长途摩旅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路途中需要注意什么?
汽车承载肉体,摩托车承载灵魂。
本回答来自什么值得买站内老司机——bigdog06,由于内容充实、篇幅较长,看官们注意不要沉迷~
从学会骑摩托车到现在,虚数已经十四年了,从第一辆金城铃木AX100开始,这十四年间陆陆续续换过十几台车,现在手上还有2台车。虽然已经不是血气方刚喜欢刺激的年轻小伙,但是对摩托车的热爱,对骑行的热爱始终不减。刚开始骑行的时候喜欢追求速度,所以骑的车也以四缸跑车、街车为主,后来岁数大点换成了双杠的休旅车,再后来换成单杠的越野车,最近几年一直骑的都是专门跑长途的拉力车。玩车十几年,摩托车骑行装备也败了不少,尤其是近几年主要定位跑长途,买了不少长途旅行装备,当然,也免不了走弯路、花冤枉钱。简单谈谈个人对摩托车长途骑行装备的认识,一来对自己算一个回忆录,二来希望我的这些经验摩友们有可借鉴之处,少走弯路。
长途旅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证照齐全,驾驶证、身份证、行车本缺一不可,但是我认识的摩友里面,还真的有人没有摩托车驾驶证,还有一些人是准驾车型不符,也就是有ABC本,但是没有DE驾照。所以,在所有长途骑行的装备里,第一项强调的就是驾驶证的问题。
本来,在天朝,摩托车一族的生存空间就很狭窄,各地禁摩令限摩令屡见不鲜。摩托车相对于汽车来说,是肉包铁和铁包肉的比较,一旦发生事故,驾驶员受伤害更严重,再加上一些骑车抢劫抢夺、飙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肆意驾驶等行为的出现,更是让世人对摩托车充满了偏见。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是作为一个爱好摩托车、爱好骑行的摩友来说,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章守法安全驾驶,改变我们身边人、改变其他交通参与者对我们的看法,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如果你也喜欢摩托车,但是还没有取得合法的驾驶证照,我建议,先去车管所考个驾驶证。考试过程很简单,科一笔试科二路试,没有移库没有钻桩没有单边桥没有坡道起步,价格也不贵,2、300元足够。
因为我们这边车管所不受理D照申请,所以我是E照,两轮摩托车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有一天我想骑着三轮摩托车(侉子)出去,还得再次增驾D,如果各位能申请D照,我建议一步到位,省的像我这种以后还得折腾。
头盔算是所有骑行护具里面最重要的一项,没有之一,所以,如果骑行装备里面只允许买一样的话,那就是头盔,如果问买多少钱的头盔合适,那一定是选择你能买的起的最贵的那个。因为,最贵的头盔也比开颅手术便宜很多很多。
1、按照型制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半盔,3/4盔,全盔。其中全盔又可细分为:跑车盔、越野盔、拉力盔、揭面盔。
半盔: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头盔,很多人都是随随便便拿一个半盔或者安全帽扣在头上糊弄交警。优点:我觉得就是便宜。缺点:基本没有保护性,比不带稍微强点。购买建议:不建议购买。
3/4盔:比全盔少了对面部的保护,但是比半盔多了对头部的保护,以前国际一线大厂涉足不多,都是国内在做,近年来也有大厂也有对应产品面市。优点:通风透气性好,适合夏天或者短途佩戴。缺点:对面部保护较少,对下巴磕保护基本没有。购买建议:小厂出的就算了,大厂的可以考虑。shoeiJ-cruise是我见过的最好的3/4盔,短途可以考虑。
我很久很久之前买过一个国产的,花了100多,后来不知道哪去了。
全盔中的跑车盔:也是最常见的头盔之一,竞速摩托车比赛中使用很多,比如motorGP里面选手带的都是跑车盔。优点:保护性全面,保护效果最好,销量大,各个厂家投入很多,款式花式品牌可选范围大。缺点:通风透气性差,摘戴麻烦。购买建议:买买买。
我买过2个韩国HJC的跑车盔,不过都是国内生产,第一个因为买的时候号码买小了,带着挤头,后来卖掉了。第二个是09年买的,HJC的CS-R1扑克牌款,实体店买的时候花了500左右,目前淘宝售价400元左右。做工中规中矩,内饰一般。
全盔中的越野盔:下巴很长,外形非常拉风,通常没有前镜片,需要配合风镜使用,越野摩托车赛事中都是这种盔(废话)。优点:保护性和跑车盔类似,加强了对下巴处的保护来适应激烈的越野比赛(越野比赛飞坡很好看,当然摔跤也很惨),帽檐有遮阳和防止前车甩泥的作用。缺点:风噪大,另外因没有前镜片,不太适合长途使用。购买建议:建议场地或者短途使用,跑长途就算了。
我在2011年买过一个韩国HJC的CL-X6越野盔,应该也是国内生产,买的时候淘宝480元,现在淘宝也是480元,价格还挺坚挺。这个盔同样佩戴不多,重量比较轻盈。
自己又搭配的风镜。好一点的风镜上面会有可撕的膜,比赛中溅上泥水后直接扯掉就可以,随时保持视野清晰。
全盔中的拉力盔:结合了跑车盔和越野盔的优点,算杂交品种,比跑车盔多了帽檐,可以遮阳,比越野盔多了镜片,可以挡风。优点:近年来新出来的盔种,保护性和跑车盔一样好,比跑车盔更适合长途使用。缺点:因为帽檐会带来风噪,不如跑车盔安静,空气动力学也不如跑车盔。购买建议:买买买。
全盔中的揭面盔:也是一个主流盔型,头盔前半部掀起变成3/4盔,落下变成跑车盔,兼具了3/4盔和跑车盔的优点。优点:方便,真是太方便了,尤其对于戴眼镜的人来说,不用每次摘戴头盔都摘戴眼镜。另外跑长途时候问路、喝水、抽烟、吃东西都不需要摘下头盔,方便快捷。另外现在很多揭面盔都是双层镜片,弥补了没有帽檐的缺点。缺点:因结构关系不如跑车盔保护性好。另外因为结构复杂,价格比跑车盔略高。购买建议:戴眼镜的和跑长途多的,买此款盔非常方便。
我2010年在实体店买过一个韩国HJC的IS-MAX(不要问我为啥老是买HJC的盔,就因为它是进口品牌里面性价比比较高的盔,同等质量最便宜),买的时候800多,目前淘宝售价600元左右,是我戴的非常多的一只盔。双层镜片算是比较先进,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做工一般,风噪控制一般,长时间佩戴感觉挤脑袋(我买的最大号),面罩掀起来感觉也是松松垮垮的,目前属于半退役状态。(照片里面头盔边上是我自己安装的蓝牙通话,后面再说,盔顶上粘的是gopro底座)
2013年又买了一个宝马5系揭面盔,实体店买的,因买入时候此盔已停产,所以价格很合适。目前在售的是宝马6系,淘宝价格在4500左右。这款盔是我目前现役头盔,戴的时间比较长,感受很深。此盔由舒伯特代工,做工精致,内饰面料也不错,风噪小,包裹性很好但是又不挤脑袋,空气动力学非常好,不吹脖子,缺点是配置较低,没有双镜片,风道设计不够好,镜片容易起雾。不过因为造的比较狠,已经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如果再换盔,我还是考虑揭面盔,型号定在舒伯特C3PRO和shoei的neotec之间,正在攒钱中。
2、按照材质划分,大致也可以分成三种,从低到高分别是ABS树脂,玻璃钢(纤维强化塑料),碳纤维。目前国产入门盔用ABS树脂多一些,国外大厂基本都是采用玻璃钢材质的,按道理来说碳纤维的头盔更结实更轻巧,但是目前一线大厂里面碳纤维产品很少,不知道是为什么。
碳纤维头盔的纹理
3、头盔的选择还需要注意什么:看完1、2,可能大家对要选什么样的头盔有了初步印象,那么选择一款合适的头盔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1.各种认证:比较主流的认证有美国SNELL认证、美国DOT认证、欧洲ECE认证、日本JIS认证,中国是GB认证,这个不看也罢。其中美国SNELL认证是公认最高认证,通过了SNELL的头盔直接买吧,错不了。
2.重量:头盔当然轻一些要好一些,但是轻重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头盔设计合理,有些盔重,但是戴起来却很轻盈,就是头盔重心分布比较好,当然,这需要自己去试才知道那一款会更舒服。
3.内衬面料:内衬面料是很多人都疏忽的一点,好的面料不仅让你感觉不刺激皮肤,长时间佩戴不会红痒,在透气性上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4)风道设计:国产品牌的头盔相对来说在高速行驶的时候风噪较大且容易出现啸声,进口头盔在这方面做得就要好很多,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推荐进口品牌头盔。
4、几点建议:
1.买头盔和买别的产品一样,一定要买大品牌销量较大的款,千万不要找偏门冷门头盔。因为冷门头盔不保值,再一个配件会很难找,比如我现在的宝马5系镜片花了,单配一个镜片就要大几百。
2.因脑型问题,一般欧洲品牌头盔里面是窄长,亚洲头盔是扁圆。所以如果选择欧洲品牌头盔的话,一定要在正常尺码上加1-2cm余量,不然会挤太阳穴,长时间骑行,会让你有种带紧箍咒的感觉。
3.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头盔不管戴不戴,2-3年之后就应该换新的了,因为头盔材质会老化。关于这一点,我是存疑的,大家也可以探讨一下。
4.个人比较喜欢的品牌:有钱任性:araiShoeisuomy舒伯特;居家过日子:HJC。
头盔按照排名:顶级:araishoei舒伯特
suomyBMW(舒伯特代工);高级:OGK(FF5日产)、HJC(韩产)、AIROH、ROOF、NOLAN;中高级:OGK(FF4以下大陆产)、HJC(大陆产)、UNEX、蝎子;中级:马鲁森、瑞狮、VR-1飞翔欧系坦克;中下级基本以国产盔居多,质量一般,就不多说了
手套,也是摩托车骑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主要起到挡风、保暖、防滑、减少震动、防冲击和摩擦的作用。
摩托车手套与一般手套不同在于,摩托车手套在手掌内侧会有防滑设计,手背处有挡风和保护模块设计。从材质上划分,有织布、真皮的区别。从用途上分,有公路、越野、长途的区别。从适应温度上分,又可分为冬季、夏季、春秋。从型制上分,有长款、短款的区别。
我个人只要骑车就会带手套,已经成为习惯,不管长途短途。手套陆陆续续也买过好多副,有丢了的,有损坏的,目前还有4副,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副是fox的夏季短款,买了4、5年了,买的时候几十元,应该是仿品。手背是通风尼龙面料,手掌是翻毛皮。手套通风透气性良好,手掌的翻毛皮保证了防滑性能,握把时候不会打滑,缺点是手套保护性较差,适合夏季的市区短途使用。
第二副是宝马的拉力2,2009年实体店买的,买的时候好像是300多元,真假不知道,属于春夏季短款。手套背面依旧是织布,通风透气性良好,手掌面据说是袋鼠皮,非常柔软。在手掌边缘与车把接触的地方有加厚减震设计,长时间握把也很舒服,手背关节处有硬质塑料保护。带了很多年,质量过关,是我比较常佩戴的一副手套。
第三副是国产赛羽的防水手套,买的时候90多元,属于春秋中长款手套,整体尼龙材质,里面有一层保温层,有一定的保温性,面料防水。但是掌心处防滑设计做的比较差,会影响车辆操控。
第四副是最近新买的,日本taichi防水手套,淘宝200多元,属于冬季短款手套,手背尼龙材质,手掌翻毛皮材质,手背有塑料保护块,手套内侧有保温层,保温性能尚可,冬季配合手把加热一起使用,零下十几度跑2、3个小时没有问题,减震做的也很厚,比较舒服。防水性能尚未测试,应该问题不大。
选购建议:
1.长途旅行,建议配备两幅手套,一副薄一点作为日常使用,一副防水保温手套用于下雨、下雪、降温等情况。另外,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再准备一副橡皮手套,要肥大一点,如果遇到连阴雨,套在最外面。不过这是下下策,因为胶皮手套防滑性能必然要差很多。
2.长款还是短款,真皮还是织布,看个人喜好。我自己喜欢短款的,灵活方便,摘戴省事,当然,保温效果必然不如长款给力,而且容易从手腕处往袖子里面灌风。
3.手套的减震模块一定要厚实一些,一天十几个小时在车上的长途骑行,车辆带来的震动会让手部很疲劳,厚实的减震模块可以有效缓解。
4.手套要有一定的保护性,确保摔车之后对手部有基本的保护。不过跑长途,一般车速不会很快,没有必要选择赛道用的真皮+碳纤维手套,那样的手套保护是顶级的,但是长途会比较累人。
比如下面这种
当发生交通事故头部遇到撞击的时候,一顶好头盔可以确保头部无大碍,但是头盔并不会吸收多少冲击力,冲击力会继续向下延伸到身体,这个时候如果脆弱的颈部无法承受这样的冲击力,就会导致颈椎断裂,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高位截瘫,这样的结果,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保护颈椎的装备也相应而生。
护颈的主要作用是与头盔配合,确保颈椎活动范围在正常区间范围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护颈并不会吸收冲击力,冲击力会从护颈转移到锁骨上面,有可能导致锁骨的损伤,不过锁骨断裂总好过颈椎断裂。下图能比较好的说明护颈是如何起作用的。
目前护颈作为一种新型的摩托车保护装备,受到越来越多骑行者的重视,国内外很多越野赛事已经要求护颈是标准配置,上场必须佩带。从刚结束不久的2015达喀尔拉力赛报道中,也可以看到摩托车组的选手佩戴着护颈。
当然,佩带护颈会比较累赘,但是舒适和安全有时不可兼得,所以我推荐长途骑行尽量佩戴护颈出行。目前护颈基本都是国外大厂在生产,价格较高,比如leatt,A星、altal等厂家的入门款基本都在2000元左右,顶级款更是高达4、5000元,一般车友较难承受。国内有一个厂家安塞也在做,相比较进口护颈而言,国产护颈模具略显粗糙,很多卡扣给人的感觉也比较脆弱。
我就是买的国产护颈,淘宝价格500多元,一般长途骑行足够了。如果下场地参加比较剧烈的对抗,我建议还是选择进口大品牌的护颈。
另外还有一种护颈,是海绵材质,看起来类似于马桶圈,除了防寒保暖以外基本起不到保护作用,这种护颈不带也罢。
选购建议:护颈是一种新型的保护用具,目前市场份额不是很大,只有几家在做,型号也不是很多,可挑选的余地并不大,怎么选择就看个人爱好和钱包了。
我见过很多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骑摩托车,包括大裤头拖鞋配汗衫,这样的穿着骑车在家门口买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长途是不可取的。先不论安全与否,试想一天骑行十几个小时,数百公里,光是风吹着身体也受不了啊,所以长途骑行最好是有一身比较专业的行头做保证的。你说不穿骑行服,穿牛仔裤、迷彩服或者其他衣服能不能跑长途?当然能,有很多高手都是穿着很普通的衣服走遍全国甚至骑行到国外的,但是从安全、美观和舒适性上,你选择下面哪种?
1、拉力服的定义:
那什么样的服装适合长途骑行?我个人认为,最起码要符合以下两点要求:1、全季节性: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都可以让你感到舒适。在保证有良好抗风防水能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透气性。2、保护性:要具备基本的防摔、防划、放撕裂的能力,关键部位可以安装护具。
拉力赛(Rallye)是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砾路或柏油路上进行的,在一个国家内或跨越数国举行的既检验车辆性能和质量,又考验驾驶员驾驶技术的长途比赛。在摩托车领域,适合长途骑行时穿着的服装,被称为拉力服。
摩托车长途骑行,着装一般也是按照户外三层着装原则,由外到内分别是:1、阻绝防护层即最外层(OUTERLAY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骑行服、拉力服;2、保暖层即中间层(MIDDLELAYER),比较常见的是羽绒制品或抓绒制品;3、排汗层即基本层(BASELAYER),通俗点讲就是内衣。
阻隔防护层(最外层)最重要的是防水、防风、保暖与透气的功能,除了能够将外界恶劣天候对身体的影响降到最低之外,还要能够将身体产生的水气排出体外,避免让水蒸气(汗水)凝聚于中间层,使得隔热效果降低而无法抵抗外在环境的低温或冷风,对于所以阻隔防护层是三层中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见的拉力服结构有三种,分别是:单层、两层、三层。下面就分别说说这三种的优劣:
1.单层结构:最入门的,也是最常见的,三、五百元的都是这种。主要以600D左右的牛津布为主,防风皮实耐造,布料内有简单防水处理。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牛津布比较僵硬,穿在身上舒适度欠佳,牛津布可以短暂防水泼,但是淋雨会湿身。
2.双层结构: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在单层结构上加入了保暖层,也就是加入了三层着装中的保暖层。常见的又分入门级和中高级两种:入门级套装价格在千元以内,牛津布搭配丝绵最为常见;中高级的也有大几千甚至上万一套的,外层基本是Gore-tex面料,内层是优质保暖材料,以抓绒或者新雪丽这样的暖绒为主。优点:价格适中,保暖防水透气都有了基本保证。缺点:由于外层面料兼顾了防水功能,透气性略差;入门级套装防水效果也较差。
3.三层结构:一般都为中高端产品,套装价格从千元至万元不等,三层分别是外层+防水层+保暖层。优点:保暖防水透气性均佳,三层可以自由组合,比如单穿外层,外层+防水层、外层+保暖层,外层+防水层+保暖层,十分灵活多变,适合各种天气下的穿着。缺点:结构复杂导致成本较高,另外由于外层不防水,全靠防水层防水,所以下雨时外层会湿透。
目前拉力服生产厂家很多,我只简单列举几个我比较熟悉的,排名不分先后。
1.宝马:提到拉力服,就不得不说来自宝马的拉力套装,高端拉力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拉力服,骑GS的车主基本人手一套的东西,当然接近万元的价格也是让人爱恨交加,当然,从设计到面料到细节都没得说。
2.revit:来自荷兰的revit最近两年炒的火热(也有人说是韩国人在荷兰注册的牌子,待商榷),我自己也很喜欢的一个牌子,配色非常漂亮,从内衣到袜子,从皮衣到拉力服,产品线非常齐全,当然价格也是贵的没朋友,国内是摩德威代理。
3.klim:来自美国的顶级品牌,价格同样不低,面料和护具都有独到之处,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他的配色,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看看,官网没找到,淘宝搜索:klim拉力服
4.Nerve:据说是来自德国的牌子,但是从我的了解应该是国内品牌搞的炒作。主做拉力服,价格亲民,质量也非常不错,几百元就能买到入门套装,顶级套装3、4000元左右,用料做工都不输大品牌,官网没找到,天猫上代理很多,
5.motoboy:国内很有诚意的一个小厂,东西做的比较扎实,顶级套装不到3000元的样子,
6.赛羽:国内老牌摩托车部品生产厂家,东西中规中矩,最近也开始涉足拉力服领域,不过我身边还没有朋友穿过,我也没有见过,想尝鲜的可以试试看,毕竟大厂。
7.komine:来自日本的品牌,做工精致,产品线齐全,价格适中,不过淘宝上很多仿品,需仔细辨别。
还有一些欧洲品牌,例如acerbis,dainese等都有拉力服生产,也都很不错,但是我个人了解不多,敬请谅解。
我自己换过机身拉力服,目前在手的是revit,三层结构拉力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第一套revit,卫士套装,Gore-tex面料,后来因为尺码买小穿着太瘦出掉了
这是目前在手的是沙漠套装(sand),具体介绍如下:
正面,配色白红为主,颜色亮丽,辨识度高,缺点是做为长途骑行装备来说,实在太不耐脏。
背面,带有反光效果的品牌标识
胸前透气系统特写
拉开拉锁以后的透气网,夏季骑行时可以打开,背部有粘扣可以固定
腰部的收紧腰带
袖口处透气网
上面拉头带绳子,适合带着手套操作
袖口魔术贴,确保手腕处不灌风
领口处可调节位置按扣,适合不同颈围
背部两侧的透气孔
打开以后能看到透气网
防水层
因为是revit的入门级别,所以防水层没有使用Gore-tex,而是revit自家的产品
与裤子对接的拉锁
3层拉锁,内部与棉内胆拼接,外部与外层拼接
内层丝绵内胆
拆掉防水层和内层后的效果,可以看到后背护甲,肩部、肘部同样安装着护具
衣服产地
护甲特写,上面印有符合的安全认证标识
上衣有拉锁可以和裤子拼接在一起
下摆的收紧绳,保证不会灌风进来
裤子,膝部有护具,两侧胯部可以自行选装护具(有预留位)
膝盖处风琴褶皱,保证骑行状态下腿部弯曲时的舒适性
带有反光条的腿部口袋
腿部的透气孔
腰部同样有风琴褶皱,骑行时不会漏出腰来
可调节的裤腰以及与上衣拼接用的拉锁
带上护颈、头盔的全身效果(肘部黑色为耐磨设计)
地球人,你们还好么?
虽然我展示的只是入门级别的三层拉力服,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拉力服从很多细节处都为我们长途骑行做了充分的设计,确保在提供保护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舒适性和全季节性。所以,有一套合适贴身的拉力服,会让我们的长途旅行惬意很多。
5、购买建议
1.拉力服属于功能性服装,最体现一分钱一分货原则,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东西。当你浑身湿透、骑行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候,你一定会感激你当初花过的钱。而且拉力服很耐造,一身拉力服可以陪你很久,所以,如果想长长久久骑车,也许一步到位更能省钱。
2.拉力服很讲究尺码,有条件最好上身试穿一下,确保护具都能准确的待在应在的位置。不管是单层、双层还是三层结构,一定要宽松一点、留一点点余量,保证里面还能多加一件抓绒之类的保暖衣物,谁冷谁知道啊。
3.拉力服面料很重要,不过也没必要一定追求Gore-tex,具体原因下面提到雨衣时候会解释。
4.拉力服内配装的护具也是决定拉力服价格高低很关键的一点,可是相关资料很少,我搜集不多。只知道欧盟CE认证,如果哪位高人了解相关知识,欢迎指导。
保暖衣物也就是三层着装原则中间层,关于中间层,网络中的一段文字描述的特别好,我转载如下:
中间层服装应能形成聚集在衣服内的空气层,以达到隔绝外界冷空气与保持体温的效果。聚积的空气层越厚,保暖的效果也越好,因此穿几件轻而宽松的衣服会比单一件厚重的衣服来得保暖,因为前者的穿法所蓄积的空气保温层较厚。以材质而言,可以分为自然材质和人造材质两种。自然材质以羽绒最为大家所熟悉。由于羽毛具有许多微孔,膨胀起来能捕捉到极多的空气,所以能够有极佳的保暖效果,但是它的最大缺点就是不能碰水,一旦羽毛湿掉就不具任何保暖效果,而且穿起来有点像企鹅,对比较注重外观的使用者来说,可能不太适合。基于这些特点,羽绒服不适合在户外的运动过程(尤其是负重行进)中做保暖层,而适合在静止或宿营后的一般走动时穿用。人造材质中目前最为流行的是抓绒制品,保暖性佳、触感轻柔、微湿的情况下仍具有保温效果、快干,非常适合户外运动时做中间的保温层。抓绒根据保暖程度差别有不同厚薄的等级之分,不过它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抗风,必须配合具有抗风性能的衣服使用才能发挥出优异的保暖性。
两层、三层结构的拉力服,都已将保暖层囊括在内,但有的时候仍不足以抵御长时间低温骑行带来的寒冷,所以这也是我建议拉力服要选择适当宽松一点的理由,可以在拉力服内,再加一层厚抓绒或者薄羽绒服,会带来比较明显的保温效果。
购买建议:不管是抓绒还是羽绒服,站内都就有很好的经验贴,这里不再复述。
刚才说了三层着装原则的阻隔层(最外层)和保暖层(中间层),下面简单提几句排汗层(基本层)。
排汗层是身体保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用途是保持身体热量、排除多余汗液、保持身体干爽,因此主要注重的功能就是衣服的排汗性和保暖性,应能够迅速将湿气及汗水排到内层衣服的表面,使得汗水不会直接在皮肤表面蒸发,造成皮肤表面温度因水汽蒸发吸收热量而降低。
购买建议:目前很多做户外装备、骑行装备、运动装备的厂家都有很多优质的排汗保暖内衣可供选择。
刚才已经说过了,好的拉力服可以提供防雨功能,为什么还需要雨衣呢?玩户外比较年长的朋友一定都知道,Gore-tex之类防水面料虽然具有很好的防水性,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浸泡,雨水还是会渗透到衣服里,尤其长途骑行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所以在拉力服之外,还需要准备一身好的雨衣。突如其来的小雨,或者短时间出行,可以依靠拉力服的防水功能抵御,无需停车更换雨衣。如果是大暴雨或者连阴雨仍需要赶路的情况,那就穿好雨衣出门最科学。
雨衣不是什么高科技东西,价格从几十元的国产货到上千元的宝马雨衣都有,怎么选择,主要看个人腰包。我选择的是国产品牌,价格200多,面料很厚实,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为骑行做过优化,有反光条及收腰设计,日常足够了。
购买建议:
1.最好选择连体雨衣,避免从腰部甩进去雨水,同时袖口裤脚最好能收紧。
2.面料一定要厚一点,防止高速骑行中被风撕裂。
这个东西价格不贵,但是作用不小,也是我目前骑行必带装备之一。头套/脖套具有防风、保暖、防紫外线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扮酷、擦汗。最最关键的是,带上它,戴头盔不会压乱发型。很多朋友市区骑车不愿意戴头盔,有一点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怕头盔压乱发型,有了头套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还有一点,就是头套有吸附汗水的作用,平时勤洗头套,就可以避免头盔内部充满汗臭味,减少清洗头盔的次数。
购买建议:无。淘宝十几块钱遍地都是,自己看着选择就好。
后续还有油箱包、边箱、风挡、手把加热等内容,小小值会尽快更新,尽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