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掣YUNCH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835694/answer/14174547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云,一是好处很多二是现在国家也在大力的鼓励上云,并出台了许多的上云政策。

伴随着“云+”时代的到来,通过上云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众多行业的共识。工信部发布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

上云的好处

1. 节约成本

企业上云后,包括企业资料储备信息、企业工作计划等文件,由纸质转为信息化存储,避免了账目易损坏丢失等问题,保证了数据文件安全的同时,还节约了人力整理数据文件的资源成本,现在依靠云服务就可以完成,这是节约的第一笔成本。第二笔成本,企业上云可以利用其他公司的基础设施来做完善自己公司的系统和业务,公司可以节省IT成本,企业不再需要自主购置服务器,减少设备上的开支。第三笔成本,有效避免日常业务中出现的故障或系统上的问题来造成的影响,将企业的运维部分也一起交了出去,节省企业运维成本。

2.提高效率

云服务平台与互联网具有连通性,基于此种连通性,将用户与企业相连接、将员工与企业相连接、将员工与员工相连接。可以方便各种技术流派和技术架构的云用户使用云平台,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企业上云最重要的是将企业以往的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化管理,文件决策实时共享传递。取消了纸质化,传输同步的过程,在云平台可以共享工作需要的所有数据,大大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

3.帮助决策

云上的数据的整合可以更直接的帮助企业反映出本身问题的所在,将数据直接在平台上显示出来,做到实时的监控预警。同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业务上的升级,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有助于企业智能决策,助力企业的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网络也在不断升级改造,由原始的2G,3G,4G到现在正要普及的5G。一切都是在更好更便捷的方向提升优化,企业的管理上也是在不断升级,不断便利化发展。

从企业自身需求来讲:

1. 自身发展难题,产生上云需求。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使用云计算服务多是因为IT系统及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IT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利用率低、IT资源管理困难、安全程度低等原因。无法支撑自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上云寻突破。

2. 互联网转型,产生上云需求。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实现生产制造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关键支撑和工业经济数字口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上云案例

政务

为响应上云号召,改善投资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方便投资者和广大市民而设立的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等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服务平台。但由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群众办事难,政府行政效率低,为满足社会及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期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市政部门计划依托政务云进行新一代政务系统的构建,实现系统节约化建设及政务服务一体化改革。云掣科技基于系统调研、业务访谈、应用考察,数据分析等一些列标准化实施流程及迁云方法论,为客户提供了迁云咨询,方案设计,部署实施,业务割接,可用性验证的全方位定制化服务。大大降低了IT投入成本,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政务服务一体化在线办理,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办事效率。

医疗

网络医院的PACS集群部署在本地IDC环境,存储了多达300TB的历史数据。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每年新增的影像数据逐年上升,近年已超过800TB,存储资源日益紧张,PACS系统的数据存取性能也日趋下降。云掣科技帮助帮助该医院梳理和设计云端网络架构,并搭建了全新的云端PACS系统,实现应用的合理布局,完成国内首家三甲医院医疗影像300TB的全量数据迁移上云,释放了线下IDC存储的压力,优化了资源使用,大幅降低了IT系统的运维成本。通过将每日增量数据定时同步到云端,实现无纸化拍片可随时查看,加快智慧医疗的进程,医院可以为病患提供更智能更优质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医院梳理和设计云网络架构,实现应用的合理布局,优化了资源使用和成本。

电商

为响应国家“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的上云政策,某公司在年度调整工作计划会议中明确提出建设新电子采购系统计划。云掣科技通过深入调研,为客户制定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系统规划迁移方案。对电子采购系统进行从云下环境到云上环境,云上环境多地区间的迁移升级,实现了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同步零丢失,业务割接时间短,系统稳定运行的目标。在保证数据一致可靠的基础上完成了业务系统平迁微改造、同时将系统不可用的时间降至最低,提高了业务的连续性。

更多技术案例了解:

专有云_迁云搬站_云上运维_数据库容灾_大数据运维_袋鼠云运维中台www.dtstack.com图标


发布于 2020-08-18

赞同 17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Chrome

继续

更多回答

趣问科技

趣问科技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2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于自建机房的人来说,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首先,当你的提供的服务达到一定水平后,需要自建机房,就要考虑到建设机房、以及建设机房相关人员费用。而且每个区域都应该有多个机房,尤其是业界边缘一个region由3个相距数十公里的机房组成。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对业务量进行估算,防止后期没有扩张的空间。

接着,建设完成后,需要采购硬件、各种开关、路由、排线、防火、防震、防水、散热、独立供电系统等。

其次,还要具备承担网络费用,符合云厂商标准、入流量免费,尤其是公网流量是非常贵的,这些都需要你来支出。同时,机房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驻场人员维护和处理故障,费用也要自理。

最后,业务方需要相应的运维人员进行维护。


以前接触过一个大客户,每年在我负责的服务上花了大约6000万元。只有一名维护人员,大部分服务都是他一个人操作。事实上,我负责每个环节不少于20项服务,另外,他用了我们不止一项服务,所以这里的人工费也不小。

以上是根据你的逻辑计算的费用。

这不是你的机房建了,机器买好了,操作和维护都确定了,就可以开始操作。事实是你用的是服务,而不是机器。

这时你需要具备一个精通虚拟化的团队,尤其是一个精通分布式存储的团队。有了这些资本,你的机房才能正常使用,毕竟,通过人力成本可以秒杀大多数公司。

随后你业务所需的每一个基本组件,如mysql、redis、Kafka、ZK,都需要你自己构建和维护,这里会有更多的开发和经营。

除了基本组件外,还有许多高级功能,如各种图像处理、权限控制、短信服务、视频处理等,都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做这件事。

因此,无论是员工,还是硬件,都不能动态地扩展或减少容量。这里应该增加多少冗余来处理紧急情况?

现在你还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建造自己的机房便宜吗?

再讲两句:

1.现在全球的云制造商,不包括广告费用,只有AWS是盈利的,其余的都是亏损的。

2.我们的大多数客户都对自己建造的机房进行了评估。除了这些特别有钱的客户说,成本再高,也需要建立一部分容灾外,其余的都在云端。云服务器,省的是人力,而不是硬件。如果能节省一半人力,云就比自建好。

但很多大企业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其它目的。


我们仔细计算过,这类企业在云端的性价比要高于其他企业,那么哪些企业适合上云呢?

1.流量小的个人用户

2.初创企业不希望在环境部署和维护上花费太多时间。

3.企业无运维或运维能力弱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阿里云,以我300台实例7年运维经验来看,阿里云裸机和GPU的性价比最高,值得上云,计算密集型业务尽量用物理机,云上的贵死,性能又差

云服务器 ECS_BGP多线 - 阿里云官网www.aliyun.com图标云服务器ECS活动机型——阿里云www.aliyun.com图标

对于海外业务的企业,又想免除备案,这点推荐海外版云服务器,腾讯云推出的海外云服务器提供包括支持免费更换IP并且不限次数等服务,这点相反非常友好!由于海外云服务器有IP被封禁的风险存在,用户基本上只能向平台提工单解决,针对这类问题一般云服务商解决办法都很模糊不清,要是不能退款,这台服务器就相当于废了,这是目前国内众多云平台的通病了。

腾讯云特惠-1核2G1M低至298元/3年cloud.tencent.com图标全球云服务器活动_海外云服务器优惠低至2折 - 腾讯云官网cloud.tencent.com图标

不过一旦出现IP地址被封禁问题,先别慌,尝试免费更换IP是否能够解决,如果不能再去咨询云服务商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并商讨解决方案。另外国内云平台官网一般给注册新用户的价格各自折扣,老用户的价格相对较高。相比购买一年后续费两年的价格要比一次性购买三年的价格要高不少。考虑到项目业务周期的时间不建议一次性购买五年,要是不差钱,海外的AWS Google的体验也还不错。

腾讯云在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基本让我们老站长在配置上感受不到和阿里云的差距,后期的续费相对要比阿里云低。如果你留意会发现腾讯针对老用户的活动要比阿里云多。

再说一个就是华为云,华为云在当前政务服务体系中拥有着较强的能力,这一点是无需质疑的,在政企和私有云领域,华为云拥有绝对垄断地位,合作的大多是政府、邮政、运营商、高校等单位。

但是华为云在Paas层面,Iaas层面华为云正在加快发展速度,最近几年动作不断

任正非:华为云已初具规模,新的一年里要加大人才投入;企业业务要收缩战线,有所为、有所不为baijiahao.baidu.com图标余承东接管华为云背后:究竟意欲何为?baijiahao.baidu.com图标

华为云是唯一 一家提供端到端服务能力的云计算平台,从底层的物理设备到上层的虚拟化建设都是有华为自助研发的产品(软硬件),并且技术是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其华为云提出的:“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行业标准,成为云服务商中信息安全的最高标准,这也是众多大型企业迁移入驻到华为云的原因之一。

下面这张图源自于官网价格,也从整体上侧面反映,云服务器价格: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不过细分到具体配置,可以从官网中比照。

如果上云考虑下这些大企业,售后服务方面相对更加有保证

官网链接:

腾讯云官网:https://cloud.tencent.com

阿里云官网:https://www.aliyun.com

华为云官网:https://www.huaweicloud.com

Google官网:cloud.google.com/

编辑于 04-21

赞同 25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收起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Chrome

继续

F5 Networks

F5 Networks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现在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将业务搬到云上,甚至是将核心业务搬到云上,但是真正将全部业务搬到云上的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很多。

从企业上云的动机和驱动力来看,业务上云确实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但是很多行业头部客户其实对all in cloud还是持谨慎态度的,更多的是根据自身业务形态和部署状况,选择性的将适合在云中发展的业务上云,比如需要借助云中大数据、AI等SaaS类服务能力的,需要通过devops手段实现业务快速迭代的,或者业务本身生存周期不可控,先期在云中做试验的,又或者业务对弹性和扩展要求很高,比如电商类,促销类to C业务,需要用云中的自动化、弹性、扩展能力的,这些业务类型天生适合在云中部署,所以当企业自身转型到这个阶段,对应用要进行改造时就会优先考虑迁移到云上,或者先迁移到云上再改造。

而一些企业的互联网类新生应用尤其是采用分布式思维和架构部署的应用其实不涉及到迁移的过程,大部分企业现在对To C类互联网业务在设计之初就会考虑部署在云中,利用云的快速部署能力和弹性先达到快速获客的目的,然后再随着获客量的增加和客户需求增加逐步做体验优化和功能优化等产品迭代。这类业务其实就是云原生的高度分布式的应用,而这种新型应用未来的发展也会和基础架构的耦合度越来越低,所以会比较轻松的迁移到任何一个云上。

很多企业在考虑多云业务部署时的前提,就是把应用和基础架构解藕,借助容器化,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存储,应用交付,serverless等技术实现多云混合部署,好处是可以把云厂商层面的故障风险分摊,不被一家云厂商绑死,同时平衡各家云的特点,按照应用特性将合适的应用部署在适合的云上,发挥云平台的最大效能,最终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业务价值的最大化。

以弘康人寿“上云”为例,F5全代理架构使它成为天然的大数据收集引擎,实现了云上应用的可视化。由于弘康的私有云数据中心内部已有硬件的F5设备,加上在云上部署轻量的VE,可以通过应用层上的一些配置可以让本地数据中心和公有云之间顺畅交互,形成多云多活技术架构。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