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同学,在学习C++后端开发的时候,缺乏专业的指导,一股脑的盲目自学(无规划),或者一根筋的盯着一本书啃,不仅见效慢,还容易放弃。

在此小编在这篇笔记总结整理了LinuxC++后端开发学习路线

掌握最精简的学习路线,对我们快速建立后端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这里有全套梓源(见下图)和详细的学习路线

第一阶段:
数据结构与算法:
1.随处可见的红黑树
2.磁盘存储链式的B树和B+树
3.海量数据去重的Hash与BloomFilter,bitmap

第二阶段:
设计模式:
1.创建型设计模式
2.结构型设计模式

第三阶段:
c++新特性:
1.stl容器,智能指针,正则表达式
2.新特性的线程,协程,原子操作,lamda表达式

C++后端学习裙:666064665

C++后端学习裙:666064665

C++后端学习裙:666064665

C++后端学习裙:666064665

C++后端学习裙:666064665


发布


Go语言从低排名跃居TOIBE前10,广泛应用于多领域。本文介绍了Go语言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线、书籍及网站资源,帮助初学者和进阶者更好地学习和应用Go语言。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小众”的编程语言的Go语言在今年2月成功挤进TOIBE排行榜前10,3月稳居第8名。从最低时的第122名,到现在第8名,Go 的身影越来越清晰。

其实它早已被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微服务、游戏开发等领域,因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转行Go 语言。

今天就整理一下关于Go语言,零基础应该如何学习,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一、Go 基础

01 基础路线

  • Go开发环境搭建

  • Go项目结构

  • Go基础语法入门

  •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和程序关系

  • Go语言命名规范

  • 运算符和优先级

  • if和switch分支

  • for循环

  • continue

  • break、goto和Label

  • 转义字符和字符串

  • 字符串格式化

  • 线性表原理

  • 数组长度

  • 容量、修改、遍历

  • 数组内存模型

  • 切片长度

  • 容量和扩容策略

  • 常见线性数据结构对比

  • string库字符串操作

  • Map遍历、sort库排序

  • 函数定义和调用

  • 函数调用原理

  • 形参和可变参数

  • 返回值和作用域

  • 递归函数和效率

  • 结构体可见性

  • 结构体属性访问和修改

  • receiver和结构体方法

  • 深浅拷贝本质区别

  • 结构体构造函数

  • 面向对象编程

  • 封装和构造函数

  • 继承和覆盖

  • Go语言多态的实现

  • 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面向接口编程

  • 接口定义

  • 实现

  • 嵌入、包和模块化

  • 包管理机制

  • GoModules机制

  • Go数据库编程

  • SQLCRUD语句

  • SQLBuilder开发

  • ORM与GORM开发

  • Go操作MongoDB

  • Go网络和并发编程

  • 进程和线程

  • 线程状态机

  • 多线程并发模型

  • C/S编程模式

  • TCP服务器开发

  • IO模型

  • 探秘协程本质

  • GMP模型

  • Go并发与锁

  • ctx控制协程

02 基础书籍

《Go语言中文文档》

《Go语言学习笔记》

《Go语言趣学指南》

《Go语言编程》

《Go语言 101》

二、Go 进阶

01 进阶学习路线

  • HTTP标准库与框架Gin

  • Socket编程

  • JavaScript语法入门

  • Web入门

  • 前端MVVM框架VUE3实战

  • webUI实战

  • 微博客系统前后端

  • 前端项目导航页面实战

  • 实现多平台Web前后端扣页面平台可视化

  • 前端项目框架搭建

  • 基于HTTP的RPC

  • 基于Protobuf的RP

  • Protobuf编解码

  • GRPC流,Token认

  • 微服务事件通讯模型分析

  • go操作内存KV数据库

  • go操作内容KV数据库

  • go操作Reids

  • 封装缓存模块

  • etcd租约机制

  • 基于etcd的服务注册于发现实现

  • 分布式锁

  • 服务发现

  • web全栈开发:企业级微博客

  • 微服务开发:微服务研发云

  • 用户中心-中心化认证

  • 多云资产管理平台(云CMDB)

  • 微服务研发云平台:流水线项目

  • 资源同步于审计中心

  • 分布式CI/CD管理平台

  • 云原生容器编排

  • Kubernetes二次开发

  • 云原生监控Prometheus定制开发

02 进阶书籍

《Go专家编程》

《Go语言高级编程》

《Go并发编程》

三、 Go 学习网站

01、菜鸟教程

02、Go 语言中文网

03、Go By Example 中文版

04、Go面试题

05、跟着单元测试学习Go

06、地鼠文档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大佬学的开心。

需要学习资源的也欢迎踢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端学习路线图#前端学习路线主要分为基础阶段、专业阶段、项目阶段、职后阶段四大阶段,其中:

  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该阶段包含:软件安装-->项目开发流程-->HTML常用标签-->CSS-->盒子模型-->浮动属性-->PC端页面布局-->office软件-->JS-->编程方法-->DOM-->jQuery-->impress.js插件。

  第二阶段是专业阶段,该阶段包含:前端页面重构-->-JavaScript基础+进阶修炼+全栈开发-->Vue.js +React+小程序开发。

  第三阶段是项目阶段,该阶段包含基于Node.js后台管理系统-->基于Vue.js WebAPP开发/基于Vue.js管理信息系统-->基于React WebAPP开发/基于React管理信息系统-->小程序开发。

  第四阶段是职后阶段,该阶段包含网络应用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Ionic基础与实战-->混合开发-->原生APP开发-->Augular前端框架-->大数据可视化-->桌面APP开发。

前端学习路线图

  一、基础阶段

  学习目标:

  1、熟悉项目开发流程

  2、熟练掌握浏览器控制台和Hbuilder 软件的应用

  3、熟练掌握HTML常用标签,会搭建基础的页面结构

  4、熟练掌握盒子模型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5、熟练掌握背景相关属性的用法和使用场景

  6、能够独立搭建视觉差效果

  7、熟练掌握浮动的原理和使用场景

  8、掌握基本的pc端页面的布局

  9、熟练利用PS切图、取色、测量

  10、能够独立的搭建pc端页面

  11、熟悉页面布局过程中的bug和解决方式

  12、了解dpr的计算和meta设置视口设置

  13、独立开发简单的移动端页面

  14、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制作对应的主体内容

  15、对于计算机的基础配置内容认识和熟悉

  16、掌握JS的基本用途

  17、掌握基本的编程方法

  18、掌握DOM操作

  19、掌握jQuery样式操作

  20、掌握瀑布流布局

  21、掌握jQuery动画

  22、掌握JS与自定义属性的结合

  23、掌握JS操作CSS3样式

前端学习路线图-基础阶段

  二、专业阶段

  第一阶段:前端基本功一前端页面重构

  学习目标:

  1、应用markman、pxcook以及 Photoshop等工具,采用专业UI提供的设计稿,完成高质量的效果图界面开发;

  2、通过HTML+CSS开发标准,高质量的还原各大游戏、商城、新闻类型项目的PC端页面开发;

  3、在原有静态PC布局页面的基础上,应用HTML5+CSS3技术,完成高端炫酷的页面展示和交互特效;

  4、使用2D/3D,完成平面和立体的展示也交互效果;

  5、掌握响应式页面设计和多端适配方案。

  掌握能力:

  1、掌握HTML+CSS

  2、掌握HTML5+CSS3

  3、熟练PC端页面布局

  4、熟练移动端页面布局

  可从事的岗位:

  《前端实习生》、《初级web前端开发工程师》

前端学习路线图-专业阶段

  第二阶段:前端内功一JavaScript基础+进阶修炼+全栈开发

  掌握能力:

  1、掌握原生JavaScript交互功能开发、掌握面向对象进阶与ES5、ES6、ES7、ES8、ES9、ES10、ES11、ES12应用、掌握JavaScript工具库开发

  2.、掌握经典交互特效开发、掌握Echarts数据可视化、掌握Node+MongoDB后端基础

  3、掌握前端模块化应用

  可从事的岗位:《Web前端工程师》、《高级Web前端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移动前端开发工程师》

前端学习路线图-专业阶段

  第三阶段:前端实战一Vue.js +React+小程序开发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Vue3选项式API

  2、Vue2到Vue3的移植

  3、学会如何使用组合式API开发应用

  4、学会能够基于Vite2+SFC+VueRouter4+Vuex4开发B端项目

  5、掌握基于Vue3的B端项目全息开发流程

  6、学会能够基于Vite2+SFC+TS+VueRouter4+Pinia2开发C端项目

  7、掌握Vue3+TS开发项目

  8、掌握基于Vue3的C端项目全息开发流程

  9、学员根据企业真实项目需求研发B端和C端项目

  10、掌握React 18基础知识

  11、全面掌握hooks 使用方法、技巧和场景

  12、掌握Redux使用方法、技巧和场景

  13、能够应用CRA+React+Redux+TS+Antd开发B端项目

  14、掌握基于React 的B端项目全息开发流程

  15、全面掌握Umi框架

  16、能够应用Umi开发系统项目

  17、能够应用CRA+React+Mobx+Antd-mobile开发B端项目

  18、学会如何应用Next 优化项目

  19、具备小程序页面布局的能力

  20、具备小程序异步请求的能力

  21、掌握小程序框架

  22、掌握自定义组件

  23、熟练使用WeUl组件库

  24、具备小程序登录授权开发能力

  25、熟练掌握小程序硬件交互能力

  26、熟练掌握小程序地图插件调用能力

  27、掌握消息订阅以及推送功能

  28、了解小程序云开发

  29、掌握uni-app混合框架

  30、掌握Taro多端小程序框架

  31、多端小程序(支付宝,百度,字节跳动)应用

  掌握能力:

  1、熟练掌握Vue3

  2、能轻松驾驭Vue2

  3、能深入理解为什么使用组合式API

  4、掌握组合式API项目开发中核心的知识和工具

  5、学会如何应用Vue技术栈开发企业B端项目

  6、能够胜任应用Vue做企业项目研发

  7、全面掌握Reactl8应用技术

  8、理解Umi的应用开发场景和技术选型依据

  9、能够应用Umi开发B端项目

  10、学会如何应用React完成C端项目研发

  l1、能够胜任应用Vue做企业项目研发

  12、掌握原生小程序开发

  13、掌握第3方框架实现跨端和跨平台小程序开发

  14、使用框架完成项目操作

  可从事岗位:《Web前端开发工程师》、《高级前端工程师》、《全栈开发工程师》、《微信开发工程师》、《小程序开发工程师》、《Uniapp开发工程师》

前端学习路线图-专业阶段

  三、项目阶段

前端学习路线图-项目阶段

  四、职后阶段

前端学习路线图-职后阶段

  可从事的岗位:《数据可视化开发工程师》、《资深大前端工程师》

  前端核心框架

前端核心框架

  前端技术点应用

前端技术点应用

  前端职场晋升路线

前端职场晋升路线

  随着大前端概念的兴起,不仅会成为移动开发与Web前端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是未来的显示设备终端的开发技术趋势。无论是从职位数量、就业广度,还是使用语言排行榜来看,远远超过其他语言。

>>更多详细前端学习路线相关内容,请点击:

自学前端开发路线图(完整版最新汇总)含各个阶段重点

前端学习路线图(2023尝鲜详尽版)小白们的福利!

  想要获得高清图片或者更多学习资料的小伙伴,可进入官网或者下方留言免费获取呦!


这或许是中国创投史上独角兽上市最多的一年,也是独角兽格局变化最大的一年。

在投资界持续追踪的115家独角兽中,截止到8月8日共13家公司完成IPO,2家被并购。

这两年,独角兽的数量越来越多、体量越来越大,养成的时间越来越短。从过去平均六七年时间到了如今平均每3.5天诞生1只独角兽,甚至不到三年时间,拼多多以6倍增长晋升“超级独角兽”并成功登陆美股。但另一边,也有边缘的独角兽消失在众人的视野,对估值闭口不提。

从独领风骚,到合并成为“巨兽”,再到集体“逃亡港股”,独角兽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又将何去何从?

变局一:独角兽争抢IPO

港交所首先抛出新政,大刀阔斧地改革,欢迎科技类独角兽公司赴港上市。同时,A股、美股也进入了窗口期。据投界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8月,上市的独角兽共有13家,上市地大都在美股或者港股。

与美股相比,港股市场不存在文化层面的障碍,随着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交易活跃度有了大幅提升。且同股不同权的限制放开,也吸引大量企业选择港股上市。

嘉实投资仇小川向投资界分析道:“首先香港相较与美国对于内地公司而言具有天然的地理与文化优势,从而更好的保证了沟通效率。此外,港股最近的变革有目共睹,更多新经济公司来了。但另一方面,由于香港市场对于新经济公司的全力拥抱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培育,因此相比美国市场,港股新经济企业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培育市场的认知。但如若这批新经济领先企业在较长时间还是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同,可能未来还是会有更多公司再次选择更加开发与成熟的美国市场。最后,市场虽然重要,但对于企业来说最终的关键因素还是其自身的内功。”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徐炳东曾向投资界表示:“能够披荆斩棘走到风口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港股上市热潮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应该抓紧时间上市。”

然而港股、美股对很多独角兽都不太温柔。港股半年IPO市场申报企业数量创新纪录的同时,破发率也高达75%。然而潮水仍在起涟漪,接下来上市的还有美团点评、同程艺龙、宝宝树、沪江教育、陆金所、比特大陆等等。

变局二:独角兽被并购

今年的另一大特点是:独角兽收购独角兽,头部看重的还是头部,合成后成为“超级独角兽”。

典型代表:摩拜、饿了么。

先是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表示,藉此饿了么正式成为“超级独角兽”。成为阿里集团一员后,饿了么与整个生态的联系会更加紧密,相互协作会更加高效,协同效应会更加显著,饿了么用户、商户和合作伙伴都将共同分享阿里生态带来的巨大红利。加入阿里生态,饿了么的发展再提升了一个高度。

紧接着,美团与摩拜联合宣布,美团全资收购摩拜的协议已经签署。摩拜CEO王晓峰在股东大会上最后发表感言:“稍微让我有点欣慰的是,团队和公司还没有把大家的钱亏光,还有点小的收益。规则就是规则,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这个决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在阿里收购饿了么两天之后,美团收购摩拜更显得意味深长。饿了么的敌人只有美团,但美团的敌人并不局限于饿了么,如今等于是阿里、腾讯、美团点评、滴滴又开始了新一轮混战。

王兴为什么要收摩拜?是为了依赖平台流量入口,构建起吃喝玩乐行的一体化服务?还是为了联合腾讯更好的对抗阿里和滴滴?

剧情到了此处,那ofo会卖身滴滴吗?最后这场大戏又将演变成腾讯系与ofo、滴滴背后阿里系的争夺?

独角兽被收购并不意味着失败,也是较好归属,但被人赞颂的永远都是最后的赢家。

变局三:极速养成、融资巨大、估值猛增……

成为一只独角兽有多快?体量、资本都巨大的整车创业公司诞生的第一天就是准独角兽;244天,瑞幸咖啡完成2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1、速成独角兽涌现

典型代表:瑞幸咖啡、寒武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小桔车服

2018年的饮品市场好不热闹,搅起风云的瑞幸咖啡,在成立7个月后(2018年1月开始试运营)宣布完成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2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一跃成为独角兽。

同样,小桔车服在这个月获得滴滴出行的10亿美元融资,才被分出来不久,就直接被推上了独角兽的高位。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都可以被贴上同样的标签,互联网造车的代表企业们,都有很多互联网大佬和投资机构的鼎力支持。运营所需资金量巨大,也决定了他们在成立不久就要拿到大额融资,并且迈进独角兽的门槛。

芯片热潮的影响和产业本身的价值所在,我们看到AI在今年依旧是热门。2016年,寒武纪科技创立,2017年8月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当时估值10亿美元,今年6月21日,寒武纪又完成B轮数亿美元融资,估值猛增至25亿美元。此外,商汤科技融资总额超16亿美元,估值超过45亿美元。

所以,速成的独角兽多数分布在今年比较热门的行业里,或者也可以说,被投资人看中的风口,“砸钱”砸出了一批批独角兽。

2、2018大额融资频发,独角兽估值巨大

典型代表:蚂蚁金服、滴滴出行、今日头条、京东金融、满帮集团

综述一下独角兽的大额融资和高估值:

  • 运满满和货车帮合并后,满帮集团直接融资19亿美元;

  • 哈罗单车5月获得阿里的19亿元增资,当时的估值是不低于14.68亿美元;

  • 京东金融7月完成130亿元融资,投后估值约200亿美元;

  • 滴滴出行7月获得了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最新估值超过560亿美元;

  • 今日头条最近被传启动新一轮3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或将达到750亿美元;

  • ……

就在这个月,国际知名投行巴克莱对蚂蚁金服进行了一次新的评估,将原本市值1060亿美元的估值,提升到了15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万亿左右。按照这个估值,不出意外的话,蚂蚁金服将成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后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而不仅中国的互联网格局由此发生变化,蚂蚁金服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

独角兽捕手

大批独角兽成功IPO,和独角兽们共飨盛宴的是背后长久陪伴的VC/PE投资机构。譬如,晨兴资本投资最早500万美元投资小米,回报已经达866倍。

据私募通数据显示,2018年前六个月,中企境内外市场上市总数107家,募资总规模达到1509.16亿元人民币。其中,境内市场上市数量达到63家,融资共计931.34亿元人民币。机构退出方面,上半年共发生271笔VC退出交易,其中IPO退出109笔。

投资界根据私募通数据、新芽NewSeed及网络公开数据不完全整理统计,2018年度至今,国内共有115家独角兽。其中,今年以来约有13家新经济独角兽已上市。

通过梳理独角兽背后的投资方发现,“捕手”很明显的划分成了2个阵营。一是以IDG资本、红杉资本中国、经纬中国、深创投等为首的VC/PE投资机构;二是以腾讯、阿里、百度、小米等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在进行战略布局。更有意思的是,两大阵营的投资分别占据了互联网独角兽“半壁江山”,数量上,甚至腾讯会略微胜过红杉资本中国。

机构阵营中,红杉资本中国捕获的独角兽最多,约有33家。不乏爱奇艺、拼多多、美团点评、快手、大疆、京东金融等企业。大部分独角兽红杉资本中国几乎全程参与融资,是占股最大投资机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领域更是几乎全覆盖,符合其全赛道布局的投资风格。

今年有11家企业上市的IDG资本,在独角兽捕获上成绩也不俗。其所投独角兽大都分布于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互联网及泛娱乐等领域,如商汤科技、美团点评、平安好医生、一点资讯、金山云等。范围从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覆盖各个阶段,IDG是科沃斯最早的外部投资人,也是最早进入B站、爱奇艺的投资机构。

今年6月29日,猎聘网在港股上市。这家独角兽,经纬中国从A轮一路押注,连投4轮。广撒网的经纬先后投资了超480家企业,共捕获了19家独角兽。此外,华平投资投中15家独角兽,启明创投14家,顺为资本、晨兴资本、鼎晖投资、淡马锡、高瓴资本各11家

除了一如既往优秀的老牌投资机构外,腾讯、阿里、小米、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在自己的业务布局过程中,也成为了众多独角兽企业的收割机。

总的来看,这一届的独角兽最佳猎手当属腾讯。

根据投资界的不完全统计,腾讯投资过的独角兽公司有34家之多,其中包括今年上市的哔哩哔哩、虎牙、优信二手车、映客、拼多多,这几家曾经的独角兽、如今的资本市场弄潮儿。另外,美团点评、快手、斗鱼、微盟、陆金所、滴滴出行等已经有上市计划的企业背后也有腾讯的身影,更不用提威马汽车、蔚来汽车、VIPKID、摩拜等明星独角兽公司。

“腾讯正在变成一家投资公司”,尽管有失偏颇,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分析很有道理。新芽NEWSEED曾做过统计,2018年上半年腾讯投资企业的数量超过红杉资本,拿到了数量第一的成绩;另有数据显示,过去7年时间里,腾讯总共投资了600多家公司。

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独角兽收割机,囊括24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投资呈现“捆绑”的状态,投资界根据统计表格发现,蚂蚁金服投资了某家独角兽前面几轮,阿里巴巴则大概率会在后面的轮次跟上。这不同于我们后面会提到的小米和雷军,小米科技和雷军有着完全不同的投资喜好。

尽管近期并没有看到阿里系独角兽登陆资本市场,但蚂蚁金服本身已经是一个估值超高、体量巨大的超级独角兽。不只是蚂蚁金服,阿里自己体系内的淘票票、菜鸟网络、口碑等都是独角兽级别,此外阿里系的独角兽还包括ofo、宝宝树、商汤科技、美团点评等。

另外还有小米系。众所周知,小米在生态链投资布局上很下功夫,而在生态链之外,小米科技投中的独角兽企业也有10家之多,其中爱奇艺和拼多多已在今年上市。如果再加上雷军本人投资的金山云、拉卡拉等4家公司,以及顺为资本投中的11家,小米系已经收集了25家独角兽公司。

此外,百度系也有12家独角兽,包括已经上市的爱奇艺、齐家网、优信二手车,以及快手、沪江、链家、威马汽车等。

结语

“钱荒”不断加剧,对一些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的科技独角兽来说,如果未在寒冬来临前登陆二级市场,情况只会更糟糕,他们非常渴望上市船。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已久,恐慌情绪集中爆发,能赶到8月上市就不要等到9月。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众人在森林里被猛兽追赶,你可能跑不过猛兽,但若想活着绝对不能跑在最后。绝大多数独角兽,已经失去了不上市的退路。

是出局,是入局,独角兽们搅动着波澜壮阔的互联网江湖。



2013年,中国独角兽仅有18家;十一年后的今天,中国独角兽数量达到556家——数量上翻了数十倍。纵观十年间,经济高速发展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本支持;中国市场庞大多元的用户土壤和数字化趋势也在支持着科技创新遍地开花;投资机构对于科技和新兴产业的热情也促使了更多创新企业的涌现。

展望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市场摇摆不定,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增强,市场竞争不断白热化带来愈加激烈的挑战。独角兽企业需要调整估值预期,严格管控现金流,加快商业化进程,韬光养晦加快走向资本市场和全球市场的步伐。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通过睿兽分析数据平台,从中国及全球独角兽10多年的成长脉络中,探讨随着时代变迁独角兽成长的规律,寻找未来驱动独角兽可持续成长的内外部力量。

全球市场,独角兽十年变迁洞察

总体:全球独角兽诞生频率急速下坠,美、中占据超七成主要份额

2013年以来,全球独角兽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23年,全球独角兽总量达到1867家。2018年和2021年是全球新晋独角兽的爆发期,尤其是2021年,全球新晋独角兽达到736家,平均每天诞生2家。而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是全球独角兽的主要聚集区。2023年,中国、美国的独角兽存续总量分别为556家、802家,分别占全球的29.7%和42.9%。

尽管全球市场范围内独角兽企业数量始终处于攀升的态势,但进入2022年,全球独角兽诞生的频率急速下降。如下图所示,2022年全球新晋独角兽393家,数量较2021年近乎腰折;2023年新晋独角兽94家,较2021年下降87.2%。

估值:泡沫破裂,独角兽估值下跌压力凸显

受制于全球宏观形势的变化,经济下行,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全球投资者信心下降进而不断降低风险偏好,投资模式更加审慎,趋于更加长期主义、回归价值本身的投资逻辑,随之而来便是全球范围内独角兽企业估值泡沫的破裂。

如下图所示,2013年至今全球独角兽平均估值处于持续下跌的态势中,从2013年的1341.9亿元人民币降至今年的219.37亿元,降幅高达83.7%;从每年新晋独角兽平均估值来看,该数值在十余年间同样下跌了84%。

行业:从服务于泛B端客户的企业服务领域转向强技术壁垒的AI赛道

如下图所示,从所处行业来看,企服首屈一指,数量占比18%,超出排在第二位的金融行业。此外,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汽车交通、电子商务等也占据了相对可观的份额。纵观当前全球独角兽市场,行业赛道分布较为分散,头部份额集中在服务于B端的商业模式中。

中国市场:独角兽十年变迁洞察

总体:新晋数量处于尚不平稳的震荡阶段,具备一定抗压能力

如下图所示,睿兽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独角兽存续总量为556家,占全球的29.7%。同回溯至2013年仅有18家独角兽的成绩相比,十余年间中国市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中国市场独角兽增长特征同样和全球市场及美国市场保持了部分一脉相承的特征:在2021年达到峰值,此后呈现锐减。美国市场2023年仅有32家新晋独角兽,中国新晋36家独角兽超过美国,但行业赛道上及投资主体上差异较大。

估值:经济低迷、创新窘境等各种因素令中国独角兽市值承压

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兴企业依靠互联网技术优势、政策的推动和资本的入局,迅速构建企业的营销网络、建立平台客户流量优势,大幅度缩短企业成长周期,企业估值飞速增长。但从2013年至2023年,中国存量独角兽的估值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尤其是近年下滑明显。2023年中国存量独角兽的平均估值为217.72亿人民币,较10年前的887.11下降75.5%。

中国新晋独角兽自2019年以来,平均估值也不断持续下滑。2023年中国新晋独角兽平均估值115.9亿人民币,较5年前(2019年)的估值下滑55.1%。

行业:中国新晋独角兽呈现“脱虚向实”的趋势

(1)2013年至2017年期间,呈现聚集在金融、文化娱乐、企业服务、汽车交通、物流仓储赛道的特征。

(2)2018年至2020年期间,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迅猛增长,智能制造独角兽开始起势,而金融、文化娱乐领域的新晋独角兽急速下滑。同时,中国拉开医疗健康事业改革序幕,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药监局相继成立,医疗健康赛道被推向投融资的风口。

(3)2021年至2023年,智能制造、能源电力成为新晋独角兽增长最快的赛道,汽车交通、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赛道新晋独角兽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金融、文化娱乐、企业服务、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消费、教育培训赛道新晋独角兽数量下滑。

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新晋独角兽主要聚集在智能制造(48家)、汽车交通(41家)、医疗健康(39家)、人工智能(36家)、能源电力(28家)、企业服务(25家),中国新晋独角兽在硬科技赛道的布局趋势显著。这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市场优势有关。

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近三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区域

从中国独角兽的区域分布看,独角兽聚集的省市,往往也是科研、人才、机构、企业等创新资源丰富的区域。睿兽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0日,独角兽最多的省市分别为北京(149家)、上海(113家)、广东(86家)、江苏(60家)、浙江(48家)。从重点城市的分布看,独角兽数量居多的城市为北京(149家)、上海(113家)、深圳(53家)、杭州(37家)、广州(27家)、南京(20家)、苏州(16家)和天津(13家)。

从近三年独角兽的增长情况看,长三角地区新晋独角兽的数量显著,上海市新晋独角兽62家,江苏省47家,浙江16家,安徽8家,四省市新晋独角兽占全国同期的48.3%,意味着近3年中国新晋独角兽约一般诞生于长三角地区。从长三角地区四省市近三年新晋独角兽的赛道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26家)、智能制造(26家)、汽车交通(20家)、人工智能(15家)和能源电力(15家)这几个领域。

资本:VC/PE是中国独角兽最主要捕手,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捕手也日趋活跃

从中国独角兽背后的捕手来看,截至2023年累计捕获中国独角兽最多的投资机构,除了腾讯投资和阿里巴巴之外,其他均为VC或PE,尤其是PE居多。

从VC/PE投资独角兽的数量看,红杉中国、腾讯投资和IDG资本居于前列,投中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为172家、130家和116家,分别占比14.2%、11.5%和10.6%;从捕获的独角兽占机构投资企业数的比重看,云锋基金取得28.6%的抢眼业绩。

与VC/PE相比,CVC捕获独角兽的数量相对较少,CVC的重要投资目标在于寻求战略投资,而非寻求高市值。睿兽分析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CVC参与中国新晋独角兽投资的占比大约保持在14%—16%左右。2023年,CVC参与新晋独角兽投资的占比有所下滑,约为9.68%。

截至2023年底,通过IPO退出的中国独角兽企业中,投资机构参与数量如下图所示,红杉中国、腾讯投资、IDG资本、高瓴资本和阿里巴巴等头部VC/PE和CVC机构仍然位居前列,参投企业数量分别为39家,36家,25家,21家和18家。

退出:中国独角兽面临退出压力,港交所将是中国独角兽至关重要的退出渠道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中国科技企业IPO数量自2021年创下683件的峰值之后,近年来不断下滑,2023年IPO事件384件,较2021年下降43.7%。在2022年新上市的独角兽中,如零跑汽车、卫龙辣条、汇通达网络、云从科技,不少都估值下调。IPO市场的低迷也给独角兽的退出带来影响。

如下图所示,2023年通过IPO退出的中国独角兽数量20家,占存量独角兽数量的3.8%;而在2021年通过IPO退出的中国独角兽数量25家,占当年存量独角兽数量的7.4%。

睿兽分析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有12家独角兽在美股IPO,但在2022年和2023年均只有1家独角兽在美股上市。在美股上市机会骤减的同时,港交所和上交所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IPO的重要渠道。2022年,29家独角兽企业IPO,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独角兽企业22家,创下历年新高;2023年,尽管只有22家独角兽企业实现IPO,仍有14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A股则仅有7家。

中国独角兽的未来成长

在中国独角兽在2013年至2023年10多年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诸多内外部因素,例如全球及中国的经济增长、技术变革、资本市场以及政策走向,都深刻影响着独角兽群体的成长速度、赛道分布、区域格局、估值与退出,以及每个独角兽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宏观环境来看,全球经济更加注重本地供应链建设,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独角兽企业需寻求较为稳定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市场下沉及产品技术创新寻求新增量市场,并需要加快全球化进程,参与全球竞争,并在属地建立本地化供应链。

技术变革角度来看,美国等国际市场将诞生更多AI领域独角兽,国内智能制造、AI、生物科技及新材料等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的赛道将涌现出更多独角兽企业。各地政府也应结合区域产业基础,从而对相应赛道的独角兽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并帮助独角兽企业出海。

资本市场来看,募资问题及IPO退出挑战加剧了独角兽企业的生存困境。独角兽企业应当保持稳定充足的现金流,加快自身的商业化进程,将估值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做好持续融资计划,提早规划诸如港交所等合适的上市及并购路径。

而政策层面,则对独角兽成长面临的宏观环境、技术变革及市场走势做了响应及赋能:政策对新兴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仍将不断加大,潜在独角兽的发现机制将不断完善,能源电力、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汽车交通等高精尖技术赛道有望获益。对独角兽而言,未来是一个韬光养晦的时代,需要紧跟国家战略,提升研发水平,打造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并勇于开拓国际市场。

在未来,这些因素仍将影响着独角兽群体的成长轨迹,影响着独角兽捕手们的选择和地方政府的产业布局。

以上内容摘自创业邦《独角兽企业洞察报告(2013-2023)》,更多详细内容、数据分析及案例分析,请登录睿兽分析(https://bestla.cyzone.cn/saas/)获取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