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发布的文章

(1)初衷


1995年,Amazon成立。24x7运行,全球都可以访问。可以在线选择商品,可以在线网银支付或者绑定信用卡扣费支付,可以在线评价。Amazon电子商务网站很易用,所有用户都不需要培训就会使用,也不需要帮助文档。Amazon总是能在线跟踪用户行为并且分析用户行为,以便为自己网站功能快速迭代满足用户需求而做数据驱动决策。1997年,Amazon上市了,如今是美国股票市值数一数二的公司。


Salesforce.com的创始人贝尼奥夫看在眼里羡慕在心上,他有一个梦想:希望用户使用软件,能够和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一样。


Salesforce.com于1999年6月正式成立。可不巧,2000年6月,美国互联网泡沫就破裂了。Salesforce.com的CFO希望让Salesforce.com的创始人贝尼奥夫,把Salesforce.com的.com去掉,因为当时投资人对com公司避之不及。但贝尼奥夫坚决坚持要.com而不去掉。因为他的理由是:我创办Salesforce.com,就是为了让用户能像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一样使用软件。


20年来,这个原则,他一直坚持并践行着。如果你不理解Salesforce.com这个创办的初衷和梦想,你就不会明白Salesforce.com那么多奇怪的举措到底是干什么,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么多想法。


(2)经典软件模式


贝尼奥夫是Oracle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在Oracle十三年时间,一路做到了Oracle北美地区的总经理。要知道90年代的Oracle,主要营收还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可想贝尼奥夫的能力,以及他对经典管理软件这个行当的深刻理解与洞察。


经典管理软件,一般的做法是:总部负责ERP软件产品研发,而在靠近各国各地区的客户区域,进行当地营销、当地销售、当地实施、当地培训认证、当地定制开发与集成开发、当地应用支持(应用疑惑解答/辅助配置变更)、当地技术支持(疑难故障诊断与处理/性能监控与优化)、当地运维服务(监控/升级/备份/迁移/安全)


Oracle研发与销售的都是大型企业管理软件产品,直到2016年才并购了中小型ERP公司NetSuite。而SAP也是研发与销售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在2002年并购了以色列一家中小ERP公司的产品,把该公司的产品UI改成统一的SAP GUI,并且改了个名字叫SAP Business One,但是一直销售额不行。所以,管理软件巨头SAP、Oracle的主阵地都在大型巨型企业管理软件。


对于大型巨型企业管理软件的销售,就涉及到复杂客户业务复杂客户决策流程、大销售、团队销售、长时间跟单、大合同订单、销售人员线下见面、销售人员分阶段追款回款。


(3)Salesforce.com客户定位


Salesforce.com面向中型企业。Salesforce.com的定价也主要是为中型企业而考虑的。


如果大型巨型企业也想用Salesforce.com的软件,Salesforce.com仍然走的是经典管理软件的体系: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代理Salesforce.com的软件,和他们代理SAP软件一样,而且由他们来销售、实施、服务客户。


Salesforce.com也会覆盖中小型企业,但是Salesforce.com的主力战场不在这里。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Salesforce.com采取的策略是:在线营销、在线自助试用、在线自助充值支付或绑定信用卡持续扣费、在线自助使用、在线视频免费培训收看、在线到社区中自助寻求支持。


而对于Salesforce.com的主力中型企业客户,Salesforce.com是在线下各地搞营销活动,一年一次大型Dreamforce年会营销活动,来批量卷入客户,Salesforce.com自己的销售来亲自跟单。


直到现在Salesforce.com成立了20年,Salesforce.com的60%以上的营收主要来自Salesforce.com的大本营:北美地区。


(4)Salesforce.com的产品


Salesforce.com的产品,经过20年,形成了以下的产品体系:


1、营销云:从社交网络广告投放、搜索广告投放、社交网络用户评价聆听,到邮件营销、短信彩信营销、移动消息推送营销,到CMS、用户行为跟踪,到客户数据管理,应有尽有


2、电子商务云:B2C、B2B商城、搜索、推荐……


3、销售管理云


4、客服云:在线IM、云呼叫中心、智能问答机器人、客服管理系统……


5、协同云:在线IM、邮件、音视频会议、文档共享、云盘……


你会发现,Salesforce.com越来越像是一个可以做类似Amazon电子商务网站的一个在线SaaS套件了。Salesforce.com不仅商业模式想像Amazon一样,甚至功能也想像Amazon一样。所以,Salesforce.com必然会和Shopify(在线商城)、HubSpot(在线CMS网站)竞争。


(5)Salesforce.com的销售


你很难看见Salesforce.com的销售,就如同你很难看见Amazon电子商务网站的销售一样。他们希望和你在在线IM、电子邮件、在线音视频会议、在线社区中进行交互,而不希望你和他呼叫中心电话交流、线下交流。幸好,Salesforce.com可以免费注册账号,Salesforce.com有社区云、协同云、营销云产品,Salesforce.com他们自己也在用。通过这些在线系统,他们能够做到在线用户行为跟踪、在线用户数据采集,以便做到真正的营销自动化、销售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网站一样,这是他们毕生的追求。当然,Salesforce.com的定位中型客户,Salesforce.com的中型定价,以及按年分期订阅,也决定了Salesforce.com能够坚持做到在线销售推进、营销自动化、销售自动化。


而且,Salesforce.com不像经典管理软件是事后追款回款的。Salesforce.com的模式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一样,是事前支付、事中消耗的。你如果不缴费,你就不能使用Salesforce.com的在线SaaS。所以Salesforce.com的现金流比经典管理软件模式要强多了。


而且,Salesforce.com的商业模式是:入门费用较低、基础版功能较少,但应用商店有丰富的模板、插件,你想用你就得像在苹果App Store中购买一样。这样,你必须绑定你的银行卡或信用卡或者充钱到Salesforce.com的账户中来消耗。你会断断续续购买不少插件和模板,所以你会一直绑定着零零碎碎消耗着。这是典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网络游戏的装备道具购买一样。你看中国有赞就是这个套路,基础版很便宜6888元,但是有赞是做独立电子商务零售商铺软件的,你卖货,总得需要很多营销套路,如买一送一、秒杀、团购、视频直播...。而这些,都是收费插件。营销套路层出不穷,有赞的营销插件就层出不穷。你再看WPS文档模板,也是这个套路。


而且,Salesforce.com是SaaS、PaaS、IaaS一体化,这不像经典管理软件,你一个企业的CIO需要分别建设IDC机房拉企业宽带、购买服务器和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和中间、ERP应用软件。在Salesforce.com这里,你什么都不用,你看到的就是一套应用软件。所以Salesforce.com不用和企业IT部门打交道,而是和企业的真正的应用用户:业务部门负责人直接打交道就可以了。这样就不需要和企业多个部门交叉打交道了,销售难度、销售成本、销售效率就好得多。


而且,Salesforce.com是租用模式,也就是说这其实是一种日常IT消耗,就和你使用企业宽带是一样的。而在经典管理软件模式,软件是一个IT资产,和服务器IT资产一样,算企业的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模式转向日常费用消耗模式,这也是很大的一个转变。对于大额固定资产,这就得走采购招标、法务流程。但是对于小额日常费用消耗,这就是日常的部门费用日常报销就可以了,流程简单得多。而且Salesforce.com采取按需要量购买、即时购买即时扩容、分期订阅租用的模式,所以这个日常消耗费用,对于业务部门自己的日常业务预算就可以覆盖了,这就不需要协商企业IT部门走专门的IT立项、选型、评审、预算了。


(6)Salesforce.com的实施


Salesforce.com的软件力求像电子商务网站一样易用,不用培训、不用帮助说明。所以你看Salesforce.com的网站上到处都是卡通小动物形象,就连它的财报也是。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使用基础版,自己在线试用、在线支付、在线使用、在线学习视频、在线寻求社区帮助就能正常运转了。


对于Salesforce.com定位的主力中型企业客户,Salesforce.com有一支专门的永不落幕的实施团队: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他们会运营在线支持社区TrailBlazer,他们从社区中邀请到合适的社区专家来做在线培训在线分享,然后他们把录像视频放到在线培训网站TrailHead上。


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自己还有一个服务产品,那就是:客户成功服务包。这个服务包的价格往往是你在Salesforce.com的年度综合消耗费用的10%-30%。你作为客户如果订阅了这个服务包,你就会有一个对应的客户成功经理,你如果在日常中遇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直接找这个客户成功经理,他会给你协调Salesforce.com的内部团队、应用商店供应商、社区专家,帮你及时推进协调解决问题。


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会持续关注你的使用性能。Salesforce.com有一个网址叫trust.Salesforce.com,Salesforce.com的升级公告、运维公告、安全风险、性能预警、接口可用性,都在上面。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和你沟通、主动优化。


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还会持续跟踪统计你的用户使用行为,并且根据你的用户使用行为,来看你经常需要配置什么、变更什么、点击什么,他们会根据统计数据进行预制模板配置、自动化脚本,来让你尽量减少配置、变更、点击。如果他们觉得需要内置到标准产品中,他们会和内部研发团队协商内置到标准产品中,这样就不需要他们在外围制作自动化脚本了。所以,Salesforce.com的软件进化迅速,越用越好用,秘密就在于此。这是经典管理软件模式是根本达不到的。


Salesforce.com的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是和客户如此关系密切,所以他们不仅承担服务职责,他们还承担了老客户持续续费、版本升级购买、交叉销售的职责。当然,Salesforce.com因为是绑定银行卡或信用卡使用,是属于事前支付持续消耗扣费模式,又有客户成功团队持续呵护,所以Salesforce.com客户续约率很高。


作为IT软件,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产品数量x客单价x客户数量x客户续约率x客户续约时长,这就是总营收。产品数量,Salesforce.com通过并购来解决。客单价,Salesforce.com通过大量在线营销、线下营销活动、一年一度Dreamforce大会来做品牌提价。客户数量通过销售团队来增长。客户续约率和客户续约时长通过客户应用成功运营团队来提升。


(7)Salesforce.com的定制开发


经典管理软件模式,也有开发平台、Open API平台、开发文档、开发者在线问答交流社区,也在各个区域有定制开发和集成开发的合作伙伴。


但是,Salesforce.com是要做像电子商务一样啊。你看Amazon在2002年推出Amazon WebService Open API,这和淘宝开放API平台一样。Salesforce.com也是在2004年推出Open API平台、APEX应用开发语言(和SAP ABAP应用开发语言一样便于应用开发)、force.com开发平台和开发IDE、开发者在线问答交流社区。在2006年,Salesforce.com又推出了应用商店。


Salesforce.com的应用商店和苹果应用商店一样的商业模式。你作为一个开发者或一个软件公司,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一个应用,然后上传到应用商店中进行销售。销售会走统一的支付通道,钱会先汇集到应用商店,然后再结算给供应商。应用商店如果销售了,就会有销售抽佣。苹果应用商店和Salesforce.com的应用商店一样,都是20%-30%的销售抽佣,而且Salesforce.com应用商店和苹果应用商店一样也有开发者费用,一个开发者账号200美金,以覆盖应用商店审核人员的成本。另外,如果你想在应用商店中做广告,那还有广告费。所以应用商店营收有三块:开发者服务费、应用商店广告费、应用商店销售分佣。


但是,Salesforce.com和苹果应用商店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Apple App是个客户端软件,运行在用户的手机上。但是Salesforce.com的软件是个服务器端软件,是基于Salesforce.com的云端PaaS平台开发的,开发完要上传到Salesforce.com的服务器上的,是日常要运行在Salesforce.com的IaaS和PaaS中的,这会消耗Salesforce.com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带宽、数据库、中间件、运维成本、安全防护成本。所以哪个企业客户持续在应用一个应用商店的应用,那么Salesforce.com仍然会每年统一收取这个应用的订阅费,并且按照这个客户这个应用的年度订阅费的30%进行分账。


(8)Salesforce.com的服务


服务,分为培训认证、应用支持(应用疑惑解答/辅助配置变更)、当地技术支持(疑难故障诊断与处理/性能监控与优化)、当地运维服务(监控/升级/备份/迁移/安全)


对于培训认证,这是经典管理软件的利润很丰厚的一块独立业务营收。但是Salesforce.com要做的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站,所以它极力打击培训认证,就搞免费的在线视频学习。对于有些腰大气粗的金主,非要线下面对面培训,Salesforce.com只好使用生态合作伙伴,由生态合作伙伴来搞线下面对面收费培训服务,Salesforce.com自己坚决不碰这块。


对于应用支持,Salesforce.com并不建立大规模自有的客服团队和呼叫中心,而是全力运营好在线支持社区TrailBlazer,让社区专家来解决客户问题,让客户自助到社区中寻求答案解决问题。即使对于购买了客户成功服务包的客户,也只是客户成功运营团队来帮助到社区中寻求专家而已,而Salesforce.com自己并不大量储备自己的应用支持专家和技术支持专家。


对于运维。经典管理软件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不同客户的IDC环境、配置、服务器存储性能、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和数据库版本、安全防火墙配置,这当然会给经典管理软件的运维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而Salesforce.com是SaaS、PaaS、IaaS一体化,客户你自己不能要求Salesforce的软件部署在你指定的云计算厂商那里。所以Salesforce.com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统一IDC标准、服务器存储标准、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版本标准、安全防火墙配置标准、运维操作流程标准。所以Salesforce.com能够做到大规模、统一的、自动化的运维,成本、质量、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为啥SaaS软件续费率高、客户满意度高,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所以Salesforce.com能做到随时随地埋点监控,快速发现问题根源。你如果干过经典管理软件你就知道了,如果客户出了异常,你想埋点跟踪,那难度、时间效率,势比登天。


Salesforce.com自己的版本节奏是一个季度统一发布一个大的版本,但是平时的小修小补小改进都是随时发布上线的。这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惯用的DevOps套件。


我越来越理解Salesforce.com为啥市值那么高了,因为它是披着管理软件的皮的一家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它的技术架构、研发迭代模式、销售模式、运营模式、运维模式都是按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方式来的,甚至它的功能也越来越演变走向支撑企业营销和电子商务了。它的市值就是按互联网电子商务公司来评价的。


普通人建一个应用程序就像搭乐高一样简单,技术似乎已经给出了路径,但还需要沉淀和发力的空间

文 | 《财经》记者 吴俊宇

编辑 | 谢丽容

今年6月,一家头部云厂商SaaS架构师为某零售企业演示了如何用低代码半小时搭建招聘系统。

事后,这家企业负责人提了一个问题:有了低代码,是不是可以砍掉公司一半IT人员?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想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小企业、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焦虑情绪。一种矛盾现象是,一些企业把IT团队视为成本中心,另一方面又缺乏有前瞻性的IT人员。

矛盾和焦虑下之,看似“无所无能”的低代码(Low-code)似乎成了解决方案。

“低代码开发”指用户可以把已经形成模块的图形代码,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快速拼成应用。简单理解就“拼乐高”——将通用、可重复使用的代码拼起来。一种常见的评价是,低代码降低了开发门槛,不懂代码的人能上手做开发,专业程序员会降低工作量。

这个技术看起来会解放很多企业和很多人。而且技术其实已经比较成熟,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2021年初,和许多新技术一样,它终于在中国被推上了“风口”。

阿里云延续了对新技术的敏锐嗅觉和的激进态度,主张低代码将是一场“革命”。钉钉总裁叶军今年5月接受《财经》专访时提到,低代码将是每个技术人员的必备能力,未来会像Word、Excel、PPT一样普及。他同时解释,低代码会和专业开发共存,释放生产力。

腾讯云偏保守,把低代码视为一种有益的技术手段。腾讯云副总裁答治茜此前对《财经》等媒体的说法是,低代码存在多年,并不神奇也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场景使用。

阿里云、腾讯云在开放自主低代码平台的同时,还把氚云、简道云、明道云、道一云等在低代码领域耕耘多年的专业平台引入生态内。被西门子收购的Mendix今年年初进入中国市场,并与腾讯云深度合作。

高瓴、IDG、华创资本等投资机构将低代码视为投资赛道。《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1月-2021年8月,至少有15家低代码平台获得了超过25家主流机构的投资。《财经》记者得到的消息是,下半年资本层面投资热度依旧不减,还有已获融资的企业将拿到新一轮融资。

低代码成了2021年上半年数字化领域的热词。它切中了一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焦虑,但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至带来争议、误读。

某头部云厂商战略规划部的一位人士提醒,低代码在国内尚处市场培育期,容易流于概念化。他认同其价值,但反对对这个新技术的过度神话。

与国内相反,欧美低代码市场相对成熟。创业公司Outsystems、被西门子收购的Mendix、微软旗下的Power Platform、Salsforce旗下的Lightning均是主流低代码开发平台,形成了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以Salsforce为例,2021财年总营收212.5亿美元,“平台及其他产品”(包括低代码平台及其他PaaS套件)营收为62.75亿美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为29.5%。

今年年初,Outsystems再次获得了1.5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为Abdiel Capital、老虎全球管理基金。其估值已达90亿美元,成为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低代码创业公司。

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低代码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84亿美元,预计在2021年超过百亿美元。2025年全球低代码市场规模将达到47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1%。

中国IT基础相对薄弱,数字化需求复杂多样。低代码是什么,能做什么,如何部署,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回答。它和早期的“中台”一样,热度高,争议也多。

本文试图回答几个问题:

1. 低代码在现在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2. 低代码为什么在中国有实践价值但不宜跃进式发展?

3. 中国发展低代码的独特环境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01 潮流是怎么兴起的?

在技术界,低代码并不是一个新面孔。

通过低代码进行敏捷开发这一理念在30年前就已萌芽。但当时技术平台不支持它的发展,直到2000年初,欧洲才诞生了两家低代码创业公司,分别是葡萄牙的Outsystems和荷兰的Mendix。这两家平台也是目前被公认的拓荒者和领导者。

Outsystems和Mendix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敏捷开发平台”。企业将其用于解决传统IT实施中的问题,如立项复杂,实施周期长,预算超支,后续迭代成本高。

直至2014年,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正式提出低代码开发平台(LCDP,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这个词,“低代码”才被正名。

但是,要一直到三年后的2017年,低代码才从创投圈破圈,一跳跳进了巨头圈。那一年,国际技术巨头如微软、Salesforce、Oracle、IBM开始重视这一业务。2018年,Outsystems获得新一轮融资,Mendix则被西门子收购。

一个技术被巨头认为有价值,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倍速增长。三年后的2020年9月,Gartner发布的企业低代码应用平台魔力象限中,微软、Salesforce、Mendix、Outsystems处于领导者地位。

低代码技术的强者阵营开始多元化,既包括微软这样的大巨头,也包括Salesforce这样的软件领域的巨头,创业公司在资本的扶持下也开始壮大。

总的来说,欧美的低代码市场基于企业内生需求发展成熟,并跟随公有云浪潮逐步普及,并形成了行业标准。Gartner曾划定了低代码的四个特性: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脚本语言。

在国内,低代码早期是To B企业学习海外市场,自身业务扩张的结果。

低代码在2015年走进中国。一些在数字化领域扎根十余年的To B企业因云计算兴起推出了适应云环境的新业务。氚云、简道云均诞生于此时。氚云是奥哲旗下的子品牌。奥哲2010年起家,主要业务是PaaS平台建设、企业流程管理。简道云母公司是帆软,2006年成立,核心业务是商业报表。不过,和美国创业公司不同的是,对奥哲、帆软来说,低代码平台只是其诸多产品线中的一条。

2020年末低代码被引爆是则疫情爆发、巨头参与、资本涌入的结果,它伴随着数字化的浪潮而兴起。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单士杰今年5月曾告诉《财经》记者,他在这个领域从业5年。2020年以前,这是一个特别小的领域,当年年底,终于发现低代码开始受关注、受欢迎。目前这家公司的70%的客户均为中小企业。随着低代码普及度提高,大型客户的比例正在增加。

从需求端看,疫情倒逼大量企业在短时间内开发可用应用。低代码可以降低开发门槛,提高开发速度。疫情让开发人员无法和客户面对面交流。低代码有图形、表单,很直观,便于远程项目协同。

这时,中国科技巨头也开始不同程度布局低代码了。阿里云旗下的钉钉把氚云、简道云纳入了生态之中重点扶持。腾讯的企业微信选择了道一云、明道云。中国巨头的脚步比国际巨头差不多晚了三年。

2019-2020年,一批低代码创业公司在行业风口、投资热潮的影响下成立。这批公司善用To C打法,强调业务增长。资本加持下,这批企业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势头。在大趋势下,金蝶、用友等传统软件厂商为适应云转型,也推出了低代码平台。

高瓴一位投资人向《财经》记者解释,“数字化”并不仅是大一统的需求,企业有众多业务单元,具体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数字化需求。但这种需求很难第一时间被满足、获得公司级IT的优先服务。用低代码自己干,是一种现实选择。

一批海外成熟的低代码平台也瞄准了中国。2020年6月,微软旗下的Power Platform入华。Mendix评估中国市场的潜力后,2021年初入华。这时候,低代码在一些公司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Menx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介绍,今年1月,他拜访客户时,对方往往问他“什么是低代码”。到了3月,客户问题变成了“Mendix和其他平台有什么区别”。

王炯还发现,中国客户对低代码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不仅是希望用低代码做信息收集和数据整理,还希望能通过低代码实现更多复杂的场景,比如和多种复杂业务系统结合,有的还想做垂直领域的应用。

中国客户还有大量特殊需求,比如在私有云上搭建低代码平台。不过,这类客户处于观望状态,尤其是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企业。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一位技术负责人直言,他很关注低代码,但目前并不打算考虑使用。因为不知道实施成本,不知道是否合规。

风口来临时,也不乏浑水摸鱼的企业。一些企业以表单和图形为噱头进行营销,却忽视逻辑和模型的重要性。一家位于南京的IT企业负责人曾对《财经》记者说,公司要做低代码平台,其技术远超市面企业。交流技术细节时,该负责人又表示还在开发阶段,自己不懂技术。

02 大家都想做,低代码真香?

一个新技术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大商业赛道,要看其革命性、普适性。就像当年图表界面在个人电脑上取代了DOS指令界面一样,低代码最终能不能成势,在于它到底有多好用。现在入局低代码的选手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你可以理解为,如何把低代码放在棋盘上的合适位置,大家的路子都不太一样。

从产品层面上说,低代码是PaaS层的组成部分,价值在于建立低代码环境,快速开发SaaS应用。因此低代码平台也被称为aPaaS平台。

一些聚焦这个技术的创业公司利用这个低代码的定位,把自己放在巨头的大篮子里。以全球知名的低代码平台Outsystem为例,其重要合作伙伴是AWS。Mendix既可以依托于西门子的IT基础设施为制造业客户提供服务,也可以依托于公有云等平台被其他客户所采购。在国内,氚云、简道云等低代码平台则是生长在钉钉上,底层是阿里云。明道云、道一云则是生长在企业微信上,底层是腾讯云。

巨头的做法就不一样了。要讨论巨头的做法,我们先要看看目前数字化市场的一个大致情况。

主要数字化企业今年有三大增长点:一是挖掘公有云存量市场,二是全面发力政企市场,三是尝试PaaS、SaaS带云。(相关报道见《财经》8月9日“增长放缓,阿里华为等数字化巨头需要打硬仗了”)

“发力低代码”是“PaaS、SaaS带云”的组成部分,是国内头部数字化企业推动SaaS战略的重要一环。理论上说,低代码降低开发门槛后,更多SaaS应用会随之井喷。上层SaaS应用的井喷需要基础设施支撑,因此会进一步带动底层公有云的销量。

钉钉总裁叶军今年5月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就曾提到,低代码是钉钉今年三大战略规划之一。未来3年在钉钉上将长出1000万个钉应用。这些应用将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低代码平台开发建成的。为推动生态繁荣,钉钉抽佣比例从30%降低到了15%。

钉钉的做法总结起来很简单,亲自下场培育,不是单纯引入创业平台的产品,简单整合,而要让低代码成为钉钉扩大用户群,做深、做黏的利器。

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低代码的主要用户群会是中小企业以及IT基础薄弱的传统企业。但平台巨头们手里有不少大中型企业用户,他们希望把低代码结合到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中,让低代码可以被一些大中型企业所采用。

这并不是一厢情愿。奥哲CTO张华发现,国内中小企业通常无法组建起一支成熟专业的IT队伍。甚至很多专业的数字化企业也面临招人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如此,工业、银行、证券等领域的IT人才也不宽裕。Menx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考察中国市场后发现,IT人力成本正在攀升,甚至连工业、银行、证券等行业不程度地出现了人才短缺。

他算了一笔账,一位具备3-5年工作经验的成熟IT工程师通常年均成本超过30万元。二线城市工业企业通常位于郊区,距离远、条件差,很难招到这类人才。银行、证券公司学历门槛高,薪资待遇却明显低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因此对IT人才吸引力也有限。

低代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决用人难的问题。一些大型传统企业,如鲁花、居然之家正在用的低代码方案就是钉钉和奥哲共同定制。甚至有SaaS、PaaS企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他们自己也在用低代码开发自家系统。

03 低代码的高门槛

新技术现象的普及不会一帆风顺,低代码也是如此。

至少在当下,绝大部分企业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低代码。从数据看,国内低代码市场目前规模不大。东兴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低代码市场整体规模达18.5亿元,同比增长32%。这远低于国内900亿公有云,103亿PaaS,280亿SaaS的市场规模。

如果进一步深入,很多人会发现,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低代码本身还是有局限性。

今年数字化市场迎来了攻坚阶段。有中国头部云厂商战略和规划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SaaS带云”思路目前效果不及预期,增速还是不够快。SaaS软件在财务、营销、税务这些刚需领域普及度较好,在其他细分行业很难用“爆发”来形容。因此,在2021年下半年,低代码也随着数字化热度下降而暂时遇冷。

部分企业习惯了大型通用软件的实施流程,对如何使用低代码仍然不熟悉。大型通用应用软件要立项、招标、实施,这套流程走完,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发现,一些国内企业使用低代码也沿用了这套思路。甚至写好项目书后直接招标平台做低代码开发。这和海外通行做法存在差异。

在海外,低代码开发方式,其实是让业务人员、IT人员在一套能相互理解的环境下顺畅沟通,产生创意,快速落地需求。“低代码更鼓励创新和试错,这需要企业文化做支撑。”王炯说。

低代码也有“翻车”案例。国内低代码产品整体成熟度不足,在期待值高却不熟悉产品的情况下,贸然用低代码接管“大而全”的工作,很容易如此。

一位供职于一家外资律所的开发人员告诉《财经》记者,公司在北京只有7名开发人员,技术无法和大厂相提并论。为减轻开发压力,去年引入了一套低代码模版,部署在亚马逊AWS上。

他说,低代码相当于买了套板房回家,根据模块搭房子、搞装修。一开始看似方便,但发现限制多、不灵活,改不了底层,结果很多需求无法满足。在板房上修修补补半年后,房子塌了——系统因为一个小操作崩溃。后来公司决定回到原点自建系统。

这位开发人员称,还是得找到适合业务所在领域的模版,还需要代码逻辑非常清晰。他们的失败核心原因在这里。

低代码的门槛并不“低”,依然不适合毫无IT基础的人或企业使用。

《财经》记者上手试用了钉钉上的宜搭、氚云、简道云、轻流,企业微信上的道一云、明道云,以及飞书上的维格表,发现厂商宣传的“让毫无代码基础的人进行应用开发”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表单类似excel,记录公司日常行政事务不难。但要搭建一套采编流程时,关键部分仍然需要写入代码。

此外,低代码暂时无法满足特定行业的特定需求。目前国内大部分低代码平台模板集中在人事、财务、采购、生产、营销、供应链等方面,零售、制造、工业、地产等领域普及度高。

构建一套专业的业务系统,需要清晰了解公司业务逻辑,还要将其转化为IT人员能懂的语言。《财经》记者以一家30人规模的媒体公司要搭建一套业务系统为由,与氚云、简道云、轻流等平台售前人员取得了联系。

售前人员的普遍反馈是,基于模板搭建一套通用系统,成本不过3万元,开发周期是2-7天。基于低代码定制化开发,集成媒体专业工具,成本可能会超过30万元。系统搭建后还要反复测试、修改,周期可能会长达2-3个月。轻流售前人员直接表示,“做不了。”

《财经》记者在和一家低代码平台售前人员的沟通前期需求时,双方最大交流障碍是,记者不懂IT语言,对方无法理解媒体业务。

当记者表达使用频率低,系统建成后最终成鸡肋的担忧时,该售前人员表示,系统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一开始就上马大型工程往往费时费力,无法预估实际业务运转中的适应情况。最好从表单开始试用,先改造部分业务,再逐步改造其他业务。

一位售前人员解释,新媒体公司多,理论上看是低代码的重要市场,但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普遍不高。很难说服一家媒体公司花钱定制一套IT系统。因此这里暂时是空白。

针对低代码暂时还无法满足特定行业需求这一现象,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解释,还是要先考虑市场上已有的商业软件。如果没有,再考虑是否要使用低代码产品。

放大低代码的优先级、普适性和低门槛也是成了一些平台的做法。

一些企业技术人士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奥哲CTO张华称,奥哲的产品线很多,覆盖PaaS、流程管理等。低代码只是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企业数字化需要灵活搭配各种不同的工具。

04 让低代码低调完成进化

几乎所有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内专业人士都认为此时是低代码等新技术在中国成长的好时候。资本、生态和用户,一切看起来都是过去十几年来最好的配比状态。

这给了很多ToB领域创业者以信心,他们相信,在一件事情上一直挖下去,五年不够就十年,十年不够就十五年,最后一定会挖到矿。

低代码也处于这种状态。但有技术人士向《财经》记者提醒,低代码目前在国内的情况是,和“自动辅助驾驶”被宣传成“智能驾驶”类似,有一些冒进,应该再沉一沉。

来自专业领域多位采访对象的另一种看法是,“低代码”可以被视为开发平台,也可以被视为第四代编程语言,但不合适被当成“行业赛道”。这和资本的看法不一样。资本喜欢新赛道,新赛道意味着新的机会。

Mendix中国区总经理王炯向《财经》记者多次强调了Gartner定义的低代码四特性,分别是模型驱动、可视化开发、表达式语言、脚本语言。

“模型驱动”目的是让图形模版贴近客户所在的领域,“表达式语言”则是让业务流程逻辑清晰。“脚本语言”解决的是图形代码不够灵活的问题。这些要素缺一不可,王炯甚至认为,可视化之外的其他要素容易被忽略,但却是低代码平台的核心。

每个低代码平台擅长的领域都不同,这通常是企业出身决定的。以Mendix为例,它起步于低代码原生,曾经主要在金融、政府、物流等行业。被西门子收购后在工业制造领域又增加了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前,已被上汽乘用车、富士康旗下云智汇科技服务等中国企业使用。

低代码成为一个新行业的武器,面对的问题和数字化的问题是一样的,你先要和这个行业里的专业人士在一个话语体系里对话;其次,你要了解熟悉这个行业的逻辑和痛点。

社区建设也是低代码生态能否长久繁荣的重要一环。社区里聚集着开发者,开发者用低代码完成企业系统建设后通常会分享模版和经验。这些模版又可以被更多企业客户所选择。

必须承认的是,国内市场教育程度远不如海外市场。低代码伴随去年的数字化浪潮兴起,其中的真实、长久、稳定的需求到底有多少,仍有待观察。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仍然是新面孔。它有时候会成为一些企业第一次接触数字化的入门工具,但更多时候需要隐藏在成熟技术解决方案中被搭售。

处在探索阶段的中国企业,很难严格执行低代码国际标准。腾讯云一位生态负责人解释,他认同高逻辑和模型驱等标准,服务大客户必须如此。但国内情况很复杂,正确的做法不是用技术去定义客户,而是看最终什么样的技术组合可以满足对方的实际需求。

无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随着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应用程序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应用程序来解决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也导致应用程序的开发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应用程序开发方法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很多的人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来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工作,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开发应用程序可以缩短开发周期,缩减开发成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吧!



什么是低代码开发平台:

低代码开发平台是无需编码就可以快速生成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强大之处在于,允许终端用户使用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工具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而不是传统的编写代码方式。对于大型企业来讲,低代码快速开发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开发工具,它的出现,不仅可以降低IT团队培训、技术部署的初始成本,还可以简化开发过程,缩短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成本。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功能模块:

1)可视化构筑业务对象数据表,并支持建立关联。甚至需要支持跨应用的数据表关联。

2)为不同的数据场景配置不同类型的视图,能够定义数据行和列的过滤,能够设置列表、看板、日历等不同界面形式。

3)能够定义不同用户角色,并赋予角色不同的数据访问和改写权限。权限定义越精细越好。

4)能够建立针对数据的汇总表和统计图表。

5)能够建立自定义的输入表单,分发给不同角色使用。

6)能够建立自定义的报表,用于输出各类形式表格,内部有几十套葡萄城报表,涵盖了所需各类行业各类服务,支持套打功能。

7)能够管理企业用户、部门、组织结构,并将其用于应用逻辑关系,比如应用的分发,角色的赋予和工作流中的流向信息。

8)能够可视化配置工作流,支持特定条件下的数据新增、改写、删除等操作,并能够融入数据填写,审批等人工流程节点。工作流的运行能够监控和保存日志。

9)面向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内部系统界面,数据看板等特性,实现个性化使用。



为什么要选择低代码开发平台:

1、低代码开发平台

力软根据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模式,改变原始繁琐的开发模式,大幅度缩短迭代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无需大量的专业团队就可短时间掌握产品使用。低代码开发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开发模式,具有极强的开发效率和扩展性,广受开发人员的好评。

2、PC端、APP同步开发

力软开发框架平台可以轻松搭建出IOS和Android系统的移动端应用,实现PC端、移动端一站聚合、多端接入,可以快速获取各类数据同步。

3、小程序无缝对接

当前最热门的小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力软实现与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钉钉小程序、头条小程序、百度小程序、QQ小程序一键直达,并致力于专业设计流程,全行业开发方案,实现互通互联高效协作办公。

4、灵活接口万物互联

很多企业在使用管理软件的时候会很烦恼各个系统之间数据不共通,如信息孤岛之类的问题,而力软打通各类企业系统数据、实现手机+PC联手管控办公,高适配开发平台 、强大接口引擎实现万物互联。

5、跨平台引擎平台

力软是集成了.NET Core版的引擎平台、轻量化集成应用,更适应科技的发展需求,平台受众更加广泛、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也低了不少。

6、满足企业,随需而变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标志性开发模式就是拖拉拽可视化配置开发,企业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自由配置,个性化开发等。力软更简化了开发模式,选择数据库、关联数据库、配置表单、填写表单信息、然后生成代码,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力软的代码生成器,正因为有它表单才能开发的如此迅速。



作者:力软平台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ad4d508b976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Google Chrome 的开发者工具可以进一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以下是我个人日常 Web 开发中常用的十个 Chrome 扩展。

CSS Peeper

CSS Peeper 是一个用于 CSS 检查的多功能工具,它允许您快速查看任何网站的样式、字体、调色板和资源。

CSS Peeper

CSS Peeper

CSS Peeper

点击此处安装扩展

React Developer Tools

React Developer Tools 是与 React 使用时的实际扩展,为 React 应用程序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检查工具。

React Developer Tools

Vue.js devtools

Vue.js devtools 用于调试 Vue.js 应用程序的 Chrome 和 Firefox DevTools 扩展。

image.png

点击此处安装扩展

Screenity

Screenity 适用于 Chrome 的功能强大的屏幕录像机。它的功能亮点非常多,比如可以录制浏览器的标签页、整个屏幕(浏览器外),以及摄像头,通过在屏幕上的任意位置绘制、添加文本和创建箭头✏️

Vue


  • Vue2.0:Vue2.0 文档

  • Vue3.0:Vue3.0 文档

  • Vue-Router:Vue.js 官方的路由管理器。

  • Vuex: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

  • Element-UI:饿了么UI组件库

  • View UI:一套基于 Vue.js 的开源 UI 组件库,主要服务于 PC 界面的中后台产品。

  • Vuetify:用于构建功能丰富、快速的应用程序。

  • Buefy-UI: 简单且轻量的UI库。

  • Quasar: 编写代码一次并同时将其部署为网站、移动应用和/或Electron应用。

  • Vue Material: 一个轻量级的框架, 建立在谷歌的 Material Design 基础上。

  • Vux: 基于WeUI和Vue(2.x)开发的移动端UI组件库,主要服务于微信页面。

  • Vant: 有赞前端团队开源的移动端组件库。

  • NutUI: 一套京东风格的轻量级移动端Vue组件库。

  • YDUI Touch一只基于Vue2.x的移动端&微信UI。

  • Ant Design Vue: Vue UI组件库,开箱即用的高质量 Vue 组件。

  • Wot Design: 根据京东商家侧的UI设计规范(京麦移动端设计规范)开发,旨在给商家提供统一的UI交互,同时提高研发的开发效率。

  • VuePress: Vue 驱动的静态网站生成器。

  • Gridsome: 基于 Vue.js 构建的 Jamstack 框架。让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构建静态生成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这些网站和应用程序 。

  • better-scroll: 解决移动端(已支持PC)各种滚动场景需求的插件。

  • vue-multiselect: Vue多选。

  • vue-table: vue-table-数据表简化!

  • vue-infinite-scroll: vue 的无限滚动插件。

  • vue-progressbar: Vue 进度条插件。

  • vue-devtools: Vue 游览器调试插件。

React


TypeScript


Flutter


微信小程序


  • 微信小程序文档

  • TouchUI WX: 一套完全免费的微信小程序开发框架,扩展了小程序的能力。

  • WePY:让小程序支持组件化开发的框架,一个最受欢迎的小程序框架.

  • mpvue:一个使用 Vue.js 开发小程序的前端框架。

  • taro: 一个开放式跨端跨框架解决方案,支持使用 React/Vue/Nerv 等框架来开发 微信 / 京东 / 百度 / 支付宝 / 字节跳动 / QQ 小程序 / H5 等应用。

  • uni-app: 一个使用 Vue.js 开发所有前端应用的框架,开发者编写一套代码,可发布到iOS、Android、Web(响应式)、以及各种小程序(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QQ/钉钉/淘宝)、快应用等多个平台。

工具库


  • jQuery: 一个高效、精简并且功能丰富的 JavaScript 工具库。

  • Zepto.js: 一个轻量级的针对现代高级浏览器的JavaScript库, 它与jquery有着类似的api。

  • Moment.js: JavaScript 日期处理类库。

  • date-fns.js: 一个现代的 JavaScript 日期工具类库,提供了最全面、最简单和一致的工具集,用于在浏览器和 Node.js 中操作。

  • Underscore.js:是一个JavaScript实用库,提供了一整套函数式编程的实用功能。

  • Sugar.js: 一个可以用来处理原生对象的库。

  • Math.js: Javascript 扩展数学库。

  • Lodash.js:一个一致性、模块化、高性能的 JavaScript 实用工具库。

  • cnhammer.js: 一个可以识别触摸、鼠标和点击事件等手势的开放源码类库。

  • Ramda.js:一款实用的 JavaScript 函数式编程库。

  • Axios.js:一个基于 promise 的 HTTP 库,可以用在浏览器和 node.js 中。

  • lazy.js: 功能类似 Underscore 和 Lodash。

  • Voca.js: 一个用于操作字符串的 Javascript 库。

  • Babel.js: 一个 JavaScript 编译器。

  • RequireJS: 一个JavaScript模块加载器。

  • RxJS: 使用 Observables 的响应式编程的库,它使编写异步或基于回调的代码更容易。

  • sea.js: 一个适用于 Web 浏览器端的模块加载器。

  • Backbone.js: 为复杂Javascript应用程序提供模型(models)、集合(collections)、视图(views)的结构。英文

  • reveal.js: 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很轻易地使用 HTML 创建一个漂亮的演示文稿的框架。

  • Cycle.js: 一个函数式和响应式的 JavaScript 框架,编写可观测代码。

  • system.js:一个通用的模块加载器,它能在浏览器或者 NodeJS 上动态加载模块,并且支持 CommonJS、AMD、全局模块对象和 ES6 模块。

  • ESL.js:一个浏览器端、符合AMD的标准加载器,适合用于现代Web浏览器端应用的入口与模块管理。

  • expect.js: 简约的、适用于 Node.js 和浏览器端的 BDD 式断言工具。

  • can.js: 客户端JavaScript架构库的集合。

  • most.js: 用于反应式编程的工具包。

  • foundation.js: 一个支持响应式布局的前端框架。

  • Semantic.js: 一款开发框架,帮助开发者使用对人类友好的 HTML 语言构建优雅的响应式布局。

  • Bulma: 一个基于 Flexbox 布局技术的免费、开源的现代 CSS 框架。

  • Phaser.js: 一款快速、免费以及开源 HTML5 游戏框架,它支持 WebGL 和 Canvas 两种渲染模式,可以在任何 Web 浏览器环境下运行,游戏可以通过第三方工具转为 iOS、Android 支持的 Native APP,允许使用 JavaScript 和 TypeScript 进行开发。

  • Request.js: 针对浏览器和节点的请求库。

  • Hammer.js: 一个开源的,轻量级的 JavaScript 库,它可以在不需要依赖其他东西的情况下识别触摸,鼠标事件。

  • Ember.js: 一个开源的 JavaScript 客户端框架,用于开发Web应用程序并使用MVC(模型 - 视图 - 控制器)架构模式。

  • handlebars.js: 一个 JavaScript 语义模板库,通过对视图(view)和数据的分离来快速构建 Web 模板。

  • jqueryui: jQuery UI 是建立在 jQuery JavaScript 库上的一组用户界面交互、特效、小部件及主题。

  • Sizzle.js: 一个纯 JavaScript 实现的 CSS 选择器引擎。

  • Avalon.js: 一个迷你、易用、高性能的前端MVVM框架。

  • String.js: JavaScript字符串中没有包含的方法,例如转义html、解码html实体、剥离标记等。

Js插件


  • Swiper.js:移动端网站的内容触摸滑动插件。

  • Glide.js: 一个无依赖关系的JavaScript ES6滑块和carousel。

  • QRCode.js: 二维码生成插件。

  • slidePage.js: slidePage3 特别适合主流前端框架开发,无任何依赖库,一个优化的全屏插件。

  • fullPage.js: fullPage.js 是一个基于 jQuery 的插件,它能够很方便、很轻松的制作出全屏网站。

  • Validate.js: JavaScript表单验证类库。

  • tree-d3.js: tree 树状图 d3.js。

  • zTree.js: 树插件。

  • jstree: jquery插件,提供交互式树。支持HTML和JSON数据源以及AJAX加载。

  • Datatables.js:一个高度灵活的工具,可以将任何HTML表格添加高级的交互功能。

  • DatePicker.js: 时间选择插件。

  • layDate.js: layDate 日期与时间组件。

  • Date.js: 一个开放源代码的JavaScript Date库,用于解析,格式化和处理。

  • clipboard.js:现代化的拷贝文字插件。

  • PDF.js: 一个基于 web 标准的通用 pdf 解析和渲染库。

  • jquery-i18n: 一个轻量级的jQuery插件,用于像Java Resource Bundles中那样从“ .properties”文件为javascript提供国际化。

  • i18next

  • TimelineJS: 时间轴插件。

  • amfe-flexible: 移动端适配。

  • lazyLoad.js:Lazy Load延迟加载图像插件,直到用户滚动到它们才显示!

  • spin.js: Loading界面插件。

  • CodeMirror.js: 文本编辑器。

  • TinyMCE.js:文本编辑器。

  • Video.js: 一个通用的在网页上嵌入视频播放器的 JS 库,Video.js 自动检测浏览器对 HTML5 的支持情况,如果不支持 HTML5 则自动使用 Flash 播放器。

  • SweetAlert.js: 一个 JavaScript 插件,能够完美替代 JavaScript 自带的 alert 弹出框,并且功能强大、设计优美。

  • PhotoSwipe.js: 一个 JavaScript 实现的相册组件,没有外部依赖。

  • highlight.js: 用JavaScript编写的语法突出显示工具。

  • Cropper.js: 一款非常强大却又简单的图片裁剪工具,它可以进行非常灵活的配置,支持手机端使用,支持包括 IE9 以上的现代浏览器。

  • Store.js: 跨浏览器存储插件。

  • Js-cookie: 一个简单,轻巧的JavaScript API,用于处理Cookie.

  • Mousetrap.js: 一个用于处理键盘快捷键的简单库。

  • FlexSlider.js: 全屏响应式轮播图插件。

  • Leaflet.js: 一个开放源代码的JavaScript库,用于移动友好的交互式地图。

  • md5.js: md5加密。

动画库


  • iTyped.js: 简单 Javascript 动画输入,没有任何依赖关系。

  • Three.js: 3D显示动画库。

  • Animejs:一个轻量的JavaScript 动画库, 拥有简单而强大的API。可对 CSS 属性、 SVG、 DOM 和JavaScript 对象进行动画。

  • Mo.js: 一款效果非常炫酷的HTML5 SVG气泡导航和波浪式页面切换特效。

  • Velocity.js:一个简单易用、高性能、功能丰富的轻量级JS动画库。

  • ScrollReveal.js: 一个JavaScript库,用于在元素进入/离开视口时轻松对其进行动画处理。

  • Kute.js: 一个完全成熟的原生 JavaScript 动画引擎,具有跨浏览器动画的基本功能。

  • Bounce.js:快速创建漂亮的 CSS3 动画效果。

  • Dynamicsjs: 一个JavaScript库,用于创建基于物理的动画。

  • GreenSock.js):适用于现代网络的专业级JavaScript动画。

  • Particles.js:用于创建粒子的轻量级JavaScript库。

  • Matter.js:Matter.js是Web的2D物理引擎。

  • Parallax.js:滚动视差效果封装,便于快速调用实现。

  • Tween.js: 补间动画。

  • Ramjet.js: 制作从一个元素变化为另外一个元素的动效,它能作用于DOM元素、SVG、静态和动态的图片。

  • Rellax.js:让页面滚动更有趣的动画库。

  • Hover.css: 一组CSS3动力悬停效果,可应用于链接,按钮,徽标,SVG,特色图像等。

  • Animista.css: 一个在线动画生成器,同时也是一个动画库。

  • Animate.css:一个来自国外的 CSS3 动画库,它预设了抖动(shake)、闪烁(flash)、弹跳(bounce)、翻转(flip)、旋转(rotateIn/rotateOut)、淡入淡出(fadeIn/fadeOut)等多达 60 多种动画效果。

  • Vivify.css:一个免费的CSS动画库。

  • Magic Animations CSS3:CSS3 动画库。

  • cssanimation:一堆不同动画集合,CSS3 动画包。

  • Angrytools: 可以做动画生成器,同时也是一个动画库。

Css 预处理


  • sass: 世界上最成熟、最稳定、最强大的专业级CSS扩展语言。

  • less: 一门 CSS 预处理语言,它扩展了 CSS 语言,增加了变量、Mixin、函数等特性,使 CSS 更易维护和扩展。

  • stylus: 一个高效、动态以及丰富的 CSS 预处理器。

图表库


  • C3.js: C3.js 开源图表库

  • Chart.js:为设计和开发人员准备的简单、灵活的 JavaScript 图表工具。

  • Chartist.js: 一个简单的 JavaScript 动画库,你能够自制美丽的响应式图表,或者进行其他创作。

  • D3.js: 一个非常强大的图形JavaScript库。D3.js可以作为图表库的构建块且免费。

  • Echarts: 数据可视化图表库。

  • Flot.js: jQuery的Javascript图表库。

  • HighCharts.js:兼容 IE6+、完美支持移动端、图表类型丰富、方便快捷的 HTML5 交互性图表库。

  • koolchart.js:基于HTML5 Canvas的JavaScript图表库。

  • Recharts: Recharts是一个用React和D3构建的重新定义的图表库。

包管理工具


  • npm: 包管理工具。

  • yarn: 快速、可靠、安全的依赖管理工具。

  • bower

打包工具


  • webpack: 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

  • Parcel: Web 应用打包工具,适用于经验不同的开发者。

  • rollup: 一个 JavaScript 模块打包器,可以将小块代码编译成大块复杂的代码。

Node


  • Node 中文网文档

  • Express:基于 Node.js 平台,快速、开放、极简的 Web 开发框架。

  • koa: Koa -- 基于 Node.js 平台的下一代 web 开发框架。

  • Egg:为企业级框架和应用而生。

  • Meteor: 一个web APP开发框架。

  • Nodal: Node.js的网络服务器,经过优化可快速高效地构建API服务。

  • Keystone: 以Express和MongoDB为基础搭建的Node.js CMS和web应用程序平台。

  • Sails:一个优秀的web后台开发框架。它基于著名的express,添加了很多功能模块,支持REST、各种流行数据库等。

  • Loopback: LoopBack 框架是由一组Node.js的模块构成的。

  • Pomelo:一个轻量级的服务器框架,它最适合的应用领域是网页游戏、社交游戏、移动游戏的服务端,开发者会发现pomelo可以用如此少的代码达到强大的扩展性和伸缩性。。

  • Totaljs: Node.js 的 MVC 框架。

  • Derby: DerbyJS 是一个 MVC 框架,帮助编写实时,交互的应用。

  • Socket: Socket.io是一个类库,可以在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实现实时、双向、基于事件的通信。英文

  • Mojito: 一个模块化的,由源代码控制的拆分测试框架,可让您通过Git / CI构建,启动和分析实验。

  • Next: 用于构建高效且可伸缩的服务端应用程序的渐进式 Node.js 框架。

  • ThinkJS: 一款面向未来开发的 Node.js 框架,整合了大量的项目最佳实践,让企业级开发变得更简单、高效。

  • Mean

测试工具


  • eslint: 可组装的JavaScript和JSX检查工具。

  • Jest: 一个令人愉快的 JavaScript 测试框架,专注于简洁明快。

  • mocha: 一个功能丰富的javascript测试框架,运行在node.js和浏览器中,使异步测试变得简单有趣。

  • JSHint: 用于标记用JavaScript编写的程序中的可疑用法。

  • JScs.js: 验证JavaScript代码。

其他


  • Markdown: 一份免费且开源的 Markdown 参考手册,详细讲解了 Markdown 这一简单、易用的文档格式化标记语言的用法。

  • Ionic 一个强大的 HTML5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

  • mui: 最接近原生APP体验的高性能前端框架。

  • leetCode: 力扣提供海量技术面试资源,帮助你高效提升编程技能,轻松拿下世界IT 名企。

  • font-awesome: 字体为您提供可缩放矢量图标,它可以被定制大小、颜色、阴影以及任何可以用 CSS 的样式。



作者:涅槃快乐是金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8584f850d65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