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

经济参考报

编辑/祁蓉 王奇 刘艳

两会上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政府行政的思路和部署,一般由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接受代表审议通过后,就成了熔铸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的共同行动。从1954年周恩来作第一篇政府工作报告开始,追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年报告可以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60余年波澜壮阔的激荡岁月。


图片1954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周恩来

我们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同苏联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片195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富春

工业建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而在苏联援助下的一百五十六个工业单位的建设,又是工业建设的中心,粮食、食油、肉类、布匹等消费品供不应求,逐步地推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政策


1956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先念

国营企业的积累已经成为国家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建设的增长速度很大。


图片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周恩来

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1958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薄一波

1957年结束第一个五年计划,要以很大的力量从各方面来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潮,争取农业大丰收。


图片
195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周恩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8年,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跃进人民公社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洋土并举”是我们发展工业的长远的方针,大炼钢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谭震林

在1958年和1959年连续大跃进的基础上,不但1960年能够继续跃进,而且在整个六十年代也能够争取持续跃进。我们完全有信心在比十年更少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未找到1961年至1963年公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


图片

1964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周恩来

1959-1961连续三年发生的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一时期,我们不但没有借一文钱外债,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几乎全部还清了。推广大庆经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1965年-1974年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空白期。1975年是文革期间唯一作过的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周恩来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


(1976年、1977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出现空白。)


图片

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华国锋

1977年粉碎了“四人帮”,我们的党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我们的国家避免了一次历史大倒退。


图片
197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华国锋

国务院根据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从今年起,把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中日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中美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隔绝和对立之后,正式建交。


1980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姚依林

1980年政府报告首次开始制定下一年(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要求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图片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继续抓紧编制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了经济特区


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过去,对国营企业实行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管理办法,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小型国营企业,准备在今后三年内分期分批推行由集体或职工个人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对群众乐意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其它形式,一律不能去堵。


图片

1983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制定和执行第七个五年计划。将在适当的时候收回香港主权。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1983年,职工家庭按人口平均的生活费收入达到526元,建立了工业品贸易中心,不论国营、集体和个体经济单位,都可以参加交易,相互竞争。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更加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


图片

198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改革和开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流。逐步消除工资分配中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积弊,建立起按劳分配原则的新的工资制度。根据“一国两制”的设想,同英国政府平等协商,终于圆满地解决了香港问题。


1986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即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企业自负盈亏的程度不断提高。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1987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赵紫阳

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由175元增加到450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外商来华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业已圆满结束。


图片

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要深化计划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要逐步实行住房商品化,实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中苏边界谈判重启,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


图片

198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1988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在许多地方诱发了抢购商品和储蓄下降。要严格控制工资总额增长,坚决制止滥发奖金、实物和擅自扩大津贴、补贴的发放范围。热诚欢迎台湾企业界来大陆投资设厂。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今年又进入了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今后十年,我们要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图片

1991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邹家华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亚洲一号通讯卫星和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成功。今年,要集中力量支持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继续进行租赁制、股份制等改革的试点。



1992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政府部门要下决心消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预,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要积极进行发行股票和证券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


1993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我国利用外资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和国有企业的利税分流。积极推广通过金融机构转帐的结算办法,减少现金流通。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经获批,要做好移民工作。


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稳步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顺利实现汇率并轨。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对国家公职人员实行新的工资制度,并逐步加以完善。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长江三峡工程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我国人口已经达到12亿。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进行以养老和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铺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城镇实行了每周五天工作制


图片

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1996年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钢产量突破1亿吨。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在香港历史上第一次由港人自己选举产生了行政长官人选董建华,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


图片

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鹏

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我国第一部《国防法》开始实施。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波及许多国家。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图片

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朱镕基

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中美两国元首成功地实现了互访。中欧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朱镕基

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中美关系得到恢复和改善,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


2001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朱镕基

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图片

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朱镕基

上一年(2001年)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江泽民总书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尽快制定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朱镕基

坚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知难而进,敢于碰硬,打了一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圆满完成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任务。控制投资需求膨胀。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


图片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去年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图片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图片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温家宝

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克强

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图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人:李克强

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这是一个快速成长但发展仍不平衡的国家,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却又面临无数挑战的国家.....

六十余年弹指间,踩过历史的脚印,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每一个人的安全、尊严、幸福和价值实现,

才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梦想不会一蹴而就,

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2015至以后,

祝福中国,明天会更好!

祝愿我们,明天会更好!


1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今我国已经编制10个五年计划和3个五年规划。

我们根据权威媒体相关报道,主要从制定背景、典型成就等方面对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进行梳理,以期使大家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我们党五年规划(计划)治国理政方式的基本精神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四五”规划。

我国五年规划(计划)制定实施的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五年计划(从“一五”至“五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由此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一五计划(1953—1957)

二五计划(1958—1962)

三五计划(1966—1970)

四五计划(1971—1975)

五五计划(1976—1980)

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五年计划(从“ 六五”至“九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基本解决了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实现了总体小康的战略目标。

六五计划(1981—1985)

七五计划(1986—1990)

八五计划(1991—1995)

九五计划(1996—200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后的五年规划(计划)(从“十五”至“十三五”)

这一阶段,我国制定实施了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五计划(2001—2005)

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十二五规划(2011—2015)

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单体架构

单体,即:一个进程完成全部的后端处理,如果搞不定,就多个进程一起,单体中一般包含:客户端(App、H5、Web)、服务端部署(反向代理、数据库、中间件等),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项目都还是主流于使用单体结构;

但是,随着 用户量、流量、数据的增长,单体架构出现了瓶颈(即:单台服务器处理能力有限、包括但不限于:并发处理不过来、内存、cpu、磁盘IO等瓶颈),就出现了:垂直、水平拆分,即使用多台服务器均衡请求;

水平、垂直拆分

水平拆分:同一个后端多环境部署,他们都处理相同的内容,使用反向代理来均衡负载;这种也叫集群(多个节点干相同的事儿)

垂直拆分:不同业务拆分为各个节点,反向代理通过路由将请求分发给每个业务节点上;

但是不论是 水平拆分 还是 垂直拆分,都是为了应对并发,使用更多的服务器来处理更多的请求;

分布式和集群

在 水平、垂直拆分时,假设我们的业务节点所产生的日志信息需要统一汇总记录,我们就分离出了一些共用的服务(Service-mini,小服务),供我们的业务层节点请求访问,比如共用的日志处理服务,每个业务节点都需要把自己的日志发送到公共的节点上,这时,慢慢就演变成了,一个业务节点,需要多个业务节点相互配合,最后才将用户的请求返回出去,这种架构,我们称之为:分布式;

关于真正理解 集群 和 分布式 的区别,包括什么是节点、什么是服务实例等,可以参考:这里

 

CAP:分布式的入门理论,即:C / A / P 这三个不能同时满足,或者说:一致性C、可用性A、分区容错P 不能同时满足;(关于CAP的分区容错P和为什么不能同时满足的更详细解释,点这里

P:网络之间的的互相请求连接总是有不稳定(包括:丢包、断网、延迟等)的时候;

C和A:在P不满足的条件下,我们不能保证其高可用性、数据的一致性;

分布式事务:在分布式环境下,如何保证事务的一致性,即多节点之间的数据执行过程中,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分布式锁:单体中因为是一个进程,所以上锁是很简单的,比如内部锁lock,但是多进程的话,是很难保证他们之间事务的一致性;

 

微服务

当分布式的问题都解决掉之后,微服务就出现了;

所谓微服务架构,就是在分布式技术成熟后,使用分布式的方式去完成业务解耦,这种架构风格就是微服务架构(还包括全套的微服务架构组件)

官方含义:微服务架构是一个用分布式服务来拆分业务逻辑,完成解耦的架构模式(架构风格)

微服务架构就是在分布式技术成熟后,通过分布式服务来拆分业务逻辑,完成解耦,并且通过一系列组件和方法论来解决落地问题,这套架构风格+落地标准就是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每个服务就是方法,调用分布式服务

微服务图如下:

 

要想实现微服务的落地,必须先完成对服务的拆分!

推荐使用DDD领域驱动设计,来完成服务的拆分,即:按照领域来拆分(按照这种来拆分,每个人最终的结构都会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确切的结果!)

提示:学习微服务前,最好先了解什么是DDD领域驱动模型,里面的几个大概念需要理清,比如:领域和子领域、领域模型、实体和值对象、聚合和聚合根、领域事件、充血模型和贫血模型等; 

 

微服务的知识体系

核心要求(必须掌握)

  • 服务注册发现——高可用+伸缩性

  • 网关服务治理——在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

功能性要求

  • 全链路追踪:skywalking

  • 分布式日志 ELK

  • Apollo 配置中心

  • 独立鉴权授权中心 SSO

  • Prometheus+Grafana 监控分析

  • 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

运维需求

  • Git+Jenkins+Docker+Kubernetes

微服务的根基(核心要求)

根基包括两点:

  • 服务的高可用:即服务必须保证在线、存活,尽量降低服务不可用的情况;

  • 服务的可伸缩:即服务能根据请求过来的流量、并发数等,去自动增减自身的服务(有些服务压力大,有些服务压力小,那么我们需要通过一种策略去动态地增加压力大的服务实例数量,减少压力小的服务实例数量);

 那怎么实现高可用和可伸缩功能呢?即:怎么实现动态检查服务实例状态、动态增减服务实例数量呢?

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工具:服务注册发现

服务注册发现

每当每一个微服务实例启动时,都会向 服务注册发现中心 注册,服务注册发现中心 就会保存每个注册过来的服务实例,并向这些服务实例发送心跳、判断对应的服务实例是否正在工作、或者是否出现宕机等;

看上图,服务注册中心保存了已经注册的服务实例,我们在网关这里先去 服务注册中心Consul集群 中获取这些服务实例的信息(比如地址等),再去调用对应的集群中的某个服务实例节点;

现在又有一个问题,我们客户端如果要访问,那么是直接击中到服务实例集群中吗?很显然不是,,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核心内容:网关服务治理;

 

网关服务[治理] Gateway

如果我们的客户直接击中服务实例节点,那么将会这样:

 缺点:

1、上面只有8个服务实例,就那么乱了,而我们以后项目中部署的服务实例肯定会上百个,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关系就会更加的复杂化了;

2、服务实例直接暴露给外网,公网IP肯定不够用,资源利用完全不可行;

3、安全性:难道每个微服务都要自己检查其自身的安全性吗?这样工作量太大,以后出现安全性问题也非常难以排查;

我们通过引入网关解决上面3个问题:

首先,客户端访问反向代理Nginx,然后反向代理将请求转发给 网关 ,网关根据请求来的信息,在 服务注册中心 中获取对应的微服务节点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找到微服务节点并请求该节点处理业务逻辑;

  

因为所有的请求都需要听过网关,所以我们可以在网关上做一些特殊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缓存、鉴权授权、均衡负载、路由转发、Polly(熔断服务、限流、超时和重试)等,我们将这些事情称之为:网关服务治理

Polly 是一种.NET弹性和瞬态故障处理库,允许我们以非常顺畅和线程安全的方式来执诸如重试,断路,超时,故障恢复等策略。

 

上面,我们了解了微服务的必须条件:服务注册发现 和 网关服务,下面,我们继续介绍几大与微服务有关的框架;

 

1、全链路追踪(skywalking)

在微服务中,因为每个服务实例之间的连接关系、甚至包括服务注册中心、网关等之间的通讯,其关系网是非常复杂的;

假如有一个请求进来,发现这个请求在这套微服务体系中,需要执行15s才成功,我们如何排查这个耗时的操作是哪里的呢?

链路追踪,就是解决这种关系混乱的局面,它能把调用过程(包括:位置、时间、参数、结果),都列出来;

Net中用得最多的是:skyapm

 官方:分布式追踪和APM的Server端,它将包含Collector, Storage,独立的Web UI,并使用Open Tracing规范来设计追踪数据。

 

2、分布式日志 ELK

每个微服务产生的日志的存放位置,发现问题能及时查询到,包括:收集日志、可视化、全文检索、筛选;

一般的解决方案有:

Exceptionless:开源的日志收集和分析框架,能为应用程序提供实时错误、特性和日志报告;https://github.com/exceptionless/Exceptionless.Net

ELK,最强的分布式日志解决方案

 

3、Apollo 配置中心

分布式配置中心,管理每个微服务实例的配置信息的;

Apollo:配置管理平台,能够集中化管理应用不同环境、不同集群的配置配置修改后能够实时推送到应用端,并且具备规范的权限、流程治理等特性。

https://github.com/apolloconfig/apollo

https://www.cnblogs.com/edisonchou/p/9419379.html

 

 

4、独立鉴权授权中心 SSO

鉴权在网关处处理,而不是分配到每个微服务实例中;

鉴权一般是使用 Bearer JWT 方式;

 

5、Prometheus+Grafana 监控分析

Prometheus是由SoundCloud开发的开源监控报警系统和时序列数据库(TSDB)

Grafana 是一个开箱即用的可视化工具,具有功能齐全的度量仪表盘和图形编辑器,有灵活丰富的图形化选项,可以混合多种风格,支持多个数据源特点

https://prometheus.io/docs/introduction/overview/

https://github.com/prometheus-net/prometheus-net 

https://github.com/grafana/grafana

 

6、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

跨进程的互斥机制来控制共享资源的访问,这就是分布式锁;

  1. 基于数据库

  2. 基于Redis

  3. 基于Consul/Zookeeper

 

7、上线部署

 

做微服务开发的后期部署一般都是容器化部署的了,,,

Jenkins 是一个开源的、提供友好操作界面的持续集成(CI)工具,主要用于持续、自动的构建/测试软件项目、监控外部任务的运行,白话:一键将写好的、修改好的服务部署到已有的服务集群中;(即:发布部署都傻瓜化全自动【打包镜像、运营测试、编译生成发布文件,上传、拷贝到自动目录中、甚至每一次发布都会发个信息给别人审核是否需要发布等】)

https://www.jenkins.io/zh/doc/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可以打包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镜像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或Windows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优点:轻量化、隔离、镜像打包和回滚)

https://docs.docker.com/

Kubernetest,编排容器,是管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的工具,从创建应用/部署,应用提供服务,扩容缩容,更新,都非常的方便,而且可以做到故障自愈,功能包括:流量自适应、灰度发布、滚动发布、失效转移、快速伸缩等

https://kubernetes.io/zh/docs/home/

 

如果你是一步步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微服务不过如此啊?为啥大多数公司不用呢?主要还是因为:门槛太高、太过于复杂、体系很大;

 

第三代微服务架构:服务网格(ServerMesh)

即:程序员只需要把重心交给业务,而不需要去关心什么熔断啊、分布式日志啊、配置中心啊、服务注册啊、全链路追踪啊等这些问题;

https://www.cnblogs.com/xishuai/p/microservices-and-service-mesh.html

 

再次升级:云原生(Cloud Native)

 

 

最终升级:无服务架构(Serverless)

FaaS: Function as a Service

即:web api 你都不需要写了,直接写函数,然后部署上去。。。

 

过去式泡沫:中台架构

阿里想推动的,但是阿里已经放弃了。。。

微服务属于技术架构---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进行描述

中台属于业务架构---从业务层面来描述架构

 

分类: .Net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