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

创作立场声明:作为一个懒人,本人立场坚定的想一直懒下去,只是看着奖品口水止不住的流,所以也来凑个热闹。

#我家NAS装了啥#有奖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分享你家NAS装了啥App,赢取TS-453D mini!→戳此了解←

追加修改(2021-07-19 12:21:44):
漏了一个默默无闻的Docker镜像:containrrr/watchtower 它能将我们所有的latest版本的镜像和容器都自动更新到最新版本,不用人工干预。

前段时间把NAS和Home Assistant弄的差不多了,一直想写一篇分(xuan)享(yao),但又一直不(hen)空(lan),终于今天看到了一个官网征稿活动,所以,我来了。

最开始是黑裙,从一个破机箱折腾到蜗牛,还屯了几块12T硬盘,看着跑的服务越来越多,一直有转白的念头。终于在某天看到了亚马逊的车,毫不犹豫的由黑转白入了920+,并把几块硬盘用上了,既然洗白了接下来当然就是物尽所用,于是有了本该早就有的这篇。

先说说网络环境,毕竟很多套件或者Docker上的服务,要是外网不能访问都是扯淡。家里是移动宽带,大内网但能使用IPv6,于是在路由器和群晖都部署了阿里的DDNS,所以在外网是通过IPv6进行访问。在没有IPv6环境下(比如公司)使用ZeroTier,并在host文件加入相应记录后和纯IPv6访问在感觉上没有任何区别(网速还是有差异)。

另外,补充一句:大部分的服务是通过群晖的反向代理到外网的。因为升级到DSM7.0 RC版本后,包括现在的正式版,使用桥接网络的docker容器外网无法通过IPv6直接访问(之前是可以的),所以只能反代出来。

下面说说有哪些:

套件部分

已装套件已装套件

1、Hyper Backup

备份套件设置和数据,然后使用Cloud Sync将备份文件夹加密后同步到百度云,防止出问题了需要重新配置。

2、Cloud Sync

将群晖中存放的重要数据和Hyper Backup备份的数据同步到百度云(使用加密方式)

3、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备份PC使用,可选备份C盘和所有磁盘,因PC端使用了Synology Drive同步资料,所以只备份了C盘,家里两台笔记本和一台台式机的C盘就全靠它了。

4、Antivirus Essential

病毒查杀工具,装上求安心。

5、Audio Station

音乐套件,装了,基本没有使用。

6、MariaDB 10

数据库,完全兼容MySql,主要作为Home Assistant的数据库和测试环境用。

7、Web Station

网页服务,大部分应该不需要,个人用于测试环境。

8、Surveillance Station

家里的监控用的它,并且通过它的API和NodeRed进行了联动,检测到运动后可以使用企业微信推送消息到手机。

9、USB Copy

插上读卡器,自动复制SD卡的照片到指定目录,方便整理照片,其实也很少用,都是电脑上整理好以后再放到群晖里面。

10、WebDAV Server

现在好像没用了,之前同步日历,现在被Synology Calendar取代了。在别的场景还是有很多用途的。

11、Synology Drive

文件同步与备份工具,各种系统Windows、macOS、Android、iOS都有客户端。自从有了它,Windows 10自带的OneDrive我都不用了。

12、Synology Calendar

日历,可以和iPhone完美同步,iOS用户强力推荐。

13、Synology Contacts

通讯录管理,同样可以和iPhone完美同步,iOS用户强力推荐。

14、Synology Photos

群晖的相册,没什么好说的,Google Photo不是无限容量了后主力就是它了,然后用Cloud Sync将相册的文件夹再加密同步到百度云一份。

套件部分就说到这里,没写到的都是自己没怎么用的。下面说说Docker部分。

docker部分

我家NAS装了啥?可多了

1、Emby

影音套件,升了7.0测试版以后套件中心的就用不了了,所以转到使用Docker版本,小黄鱼拼车买了序列号,只能说,真香。

2-3-4、jackett sonarr qBittorrent

这仨放一起是因为虽然qBittorrent是下载工具,但自己主要是用它和jackett、sonarr搭配自动下载电视剧,在追的剧出新集后可自动下载到NAS,下班回家就可以直接在Emby观看了,懒人神器。

5、bitwardenrs

密码管理器bitwarden的私有化部署,官网在这里(https://bitwarden.com/),自从用了它抛弃了使用多年的LastPass。

6、xteve

这个用来抛弃电视盒子的,将IPTV信号转发到局域网,通过xteve转发后,可以在各个终端上使用Emby看电视,并且可以录制。

7、olaindex

用来在网页上共享OneDrive的数据了,其实是为了调用Office开发者账号了API保障账号可以顺利延期使用,免费用Office 365它不香吗。

8、qiandao

用来自动签到一些网站和APP。

9、calibre

网页版本的电子书管理软件,里面放了1w+的图书,可以在网页版阅读也可以推送到kindle。

10、mosquitto

mqtt服务,后面要写到智能家居在用。

11、home-assistant

一个开源的智能家居平台,家里能接入的都接入了。

12、node-red

不知道怎么形容它,神器,物联网用的,上面跑了几十个流,包括上面提到Surveillance Station检测到运动推送到企业微信的流。

13、music-player-docker

一个web版本的音乐播放器,可以播放各个平台音乐网易、QQ、酷狗、虾米、百度,主要用来有时候下载方便。

14、portainer

管理docker

15、traccar

车辆的GPS定位平台,车上装了凯励程,可以通过抓包将GPS位置同步到traccar。

16、v2fly-core

懂的自然懂,不想在路由器上开全局。

总结

数了下,以上常用的这些套件有14个,docker有16个,突然在想,要是除了问题让我再重新配置一遍怕是要整崩溃,得考虑下Docker容器的备份问题了。

其实上面的内容,很多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写一篇甚至多篇文章,但是谁让我懒呢我家NAS装了啥?可多了 ,而且很多相关的内容在这里有同学已经写了很多,想了解详情的同学可以搜搜看,也可以留言,看到了一定认真回复。

对了,这是征稿,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评论三连哦。


forfiles 命令
 
例:forfiles /p "c:\test" /s /m *.log /d -30 /c "cmd /c del @path /q /f"
删除 c:\test及子目录下 所有log扩展名 修改时间在30天以前的文件
例:删除 c:\test及子目录下 所有log扩展名 修改时间在30天以前的文件
set SrcDir=E:\software
set DaysAgo=7
forfiles /p %SrcDir% /s /d -%DaysAgo% /c "cmd /c del /f /q /a @path && rd /s /q @path"


例:逻辑盘空间不足10G

@echo off
set vol=E
for /f "tokens=2* delims=:" %%a in ('fsutil volume diskfree %vol%:') do set free=%%a
set free=%free:~0,-6%
echo %free%
if %free% lss 10000 echo 这个逻辑盘空间不足10G




@path是forfiles命令中/c 参数变量

默认命令是 "cmd /c echo @file"。下列变量
可以用在命令字符串中:
@file    - 返回文件名。
@fname   - 返回不带扩展名的文件名。
@ext     - 只返回文件的扩展。
@path    - 返回文件的完整路径。
@relpath - 返回文件的相对路径。
@isdir   - 如果文件类型是目录,返回 "TRUE";如果是文件,返回 "FALSE"。
@fsize   - 以字节为单位返回文件大小。
@fdate   - 返回文件上一次修改的日期。
@ftime   - 返回文件上一次修改的时间。


@echo  删除最近130天以前的所有文件夹

forfiles /d -130 /m * /c  "cmd /c rd /q /s @file"

pause

@echo 删除最近60天以前的所有文件

forfiles /d -60 /m * /c  "cmd /c del /f /q /a @path"

pause


一、开发流程图

为使流程更清晰,本图省略了各环节的评审,如有更好的表现形式,欢迎提出建议。


3691336-44a632b55f207ef5.jpg

二、过程产物及要求

本表主要列出开发阶段需要输出的过程产物,包括产物名称、成果描述、负责人及备注,即谁、在什么时间、应该提供什么内容、提供内容的基本方向和形式是什么。

项目启动阶段

产物名称成果描述负责人

调研文档了解项目背景,了解项目干系人目标方向产品经理

团队组建确认团队人员及配置产品总监

业务梳理明确项目的目标、角色、各端口及模块产品经理

需求阶段

产品原型产品的线框图产品经理

需求概要基于线框图,作技术评估,达成业务理解的一致性研发工程师

项目里程碑确认项目重大时间节点研发项目 经理

项目开发计划梳理各阶段、各端口的开发计划研发项目经理

项目任务分解表将计划分配到团队研发项目经理

设计阶段

界面效果图及标注基于线框图,作效果图,须适量考虑交互内容UI设计师

UI设计规范在UI界面基础上,输出主要界面的设计规范UI设计师

需求规格基于效果图,明确业务实现细节,消除对最终成果理解的不一致研发工程师

概要设计功能实现的可视化,有助于理清思路,减少技术盲区和低级缺陷,实现并行开发,提高效率研发工程师

通讯协议通信协议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研发工程师

表结构设计确认要建的数据库表及其表结构研发工程师

开发阶段

产品代码代码

测试阶段

测试用例明确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模块、步骤、预期测试工程师

测试结果报告输出测试结果测试工程师

用户手册系统操作手册测试工程师

常规文档

项目周报每周开发内容及下周开发计划研发项目经理

测试周报每周测试内容及下周测试计划测试工程师

评审会议纪要评审的过程文档整体团队

三、过程说明

项目启动

产品经理和项目干系人确定项目方向,产品型项目的干系人包括公司领导、产品总监、技术总监等,项目的话则包括客户方领导、主要执行人等。

公司领导确认项目组团队组成,包括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经理、研发工程师、测试团队等。

明确项目管理制度,每个阶段的成果产物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审,评审有相应的《会议纪要》;从项目启动起,研发项目经理每周提供《项目研发周报》;测试阶段,测试工程师每周提供《项目测试周报》。

产品经理进行需求调研,输出《需求调研》文档。需求调研的方式主要有背景资料调查和访谈。

产品经理完成《业务梳理》。首先,明确每个项目的目标;其次,梳理项目涉及的角色;再来,每个角色要进行的事项;最后,再梳理整个系统分哪些端口,要有哪些业务模块,每个模块再包含哪些功能。

image

需求阶段

进入可视化产物的输出阶段,产品经理提供最简单也最接近成品的《产品原型》,线框图形式即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产生的包括业务流程图和页面跳转流程图。业务流程图侧重在不同节点不同角色所进行的操作,页面跳转流程图主要指不同界面间的跳转关系。

产品经理面向整个团队,进行需求的讲解。

研发项目经理根据需求及项目要求,明确《项目里程碑》。根据项目里程表,完成《产品开发计划》,明确详细阶段的时间点,最后根据开发计划,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完成项目的分工。

研发工程师按照各自的分工,进入概要需求阶段。《概要需求》旨在让研发工程师初步理解业务,评估技术可行性。

设计阶段

UI设计师根据产品的原型,输出《界面效果图》,并提供界面的标注,最后根据主要的界面,提供一套《UI设计规范》。UI设计规范主要是明确常用界面形式尺寸等,方便研发快速开发。UI设计常涵盖交互的内容。

研发工程师在界面效果图,输出《需求规格》,需求规格应包含最终要实现的内容的一切要素。

研发工程师完成《概要设计》、《通讯协议》及《表结构设计》,及完成正式编码前的一系列研发设计工作。

开发阶段

研发工程师正式进入编码阶段,这个过程虽然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代码,但是可能还需要进行技术预研、进行需求确认。

编码过程一般还需进行服务端和移动端的联调等。

完成编码后需要进行功能评审。

测试阶段

测试工程师按阶段设计《测试实例》,未通过的流程测试提交至Jira,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调整。

研发工程师根据测试结果修改代码,完成后提交测试,测试通过后完成。

测试工程师编写《测试结果报告》,包括功能测试结果、压力测试结果等。

测试工程师编写系统各端口的《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等。

系统上线



作者:Success85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175ebf7d2d7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目管理与软件开发的质量、效率、最终成果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讲述软件项目的风险评估、成本预算、客户沟通、需要分析、开发管理、成品交付等多个流程。
在现今国内的项目的管理形式十分零乱,对管理欠缺重视,以致很多项目因为失去管理而最终折腰。
很多的实战形人才只重视于开发环节,而对其他的流程欠缺认识(包括本人),因而导致项目欠缺有条理的、阶段化的管理。
本人是一个典型的只重视开发的管理者,在多次的教训中深刻地体会到管理的重要性,因而以此文章对项目管理作出一个总结,当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各位点评!

文件下载:项目管理流程.docx

  1. 风险评估

  2. 成本预算

  3. 客户沟通的过程

  4. 需求分析

  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略)

  6. 开发管理

  7. 产品交付

 

 

一、     风险评估

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所涉及的成本预算、开发进度、技术难度、经济可行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对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项目的风险与其可行性成反比,其可行性越高,风险越低。软件项目的可行性分为经济可行性、业务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四个方面。而软件项目风险则分为产品规模风险、需要风险、相关性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等六个方面:

1.      产品规模风险

项目的风险是与产品的规模成正比的,一般产品规模越大,问题就越突出。尤其是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复用软件的多少,需求变更的多少等因素与产品风险息息相关:

(1)  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

(2)  产品规模估算的信任度

(3)  产品规模与以前产品规模平均值的偏差

(4)  产品的用户数

(5)  复用软件的多少

(6)  产品需求变更的多少

2.      需求风险

很多项目在确定需求时都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当在项目早期容忍了这些不确定性,并且在项目进展过程当中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项目的成功造成很大威胁。如果不控制与需求相关的风险因素,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产品或者拙劣地建造预期的产品。每一种情况对产品来讲都可能致命的,这些的风险因素有:

(1)  对产品缺少清晰的认识

(2)  对产品需求缺少认同

(3)  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客户参与不够

(4)  没有优先需求

(5)  由于不确定的需要导致新的市场

(6)  不断变化需求

(7)  缺少有效的需求变化管理过程

(8)  对需求的变化缺少相关分析等

3.      相关性风险

许多风险都是因为项目的外部环境或因素的相关性产生的。控制外部的相关性风险, 能缓解策略应该包括可能性计划,以便从第二资源或协同工作资源中取得必要的组成部分,并觉察潜在的问题,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有:

(1)  客户供应条目或信息

(2)  交互成员或交互团体依赖性

(3)  内部或外部转包商的关系

(4)  经验丰富人员的可得性

(5)  项目的复用性

4.      技术风险

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验丰富员工的缺乏,意味着项目团队可能会因为技巧的原因影响项目的成功。 在早期,识别风险从而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是解决风险领域问题的关键,比如:培训、聘请顾问以及为项目团队招聘合适的人才等。关于技术主要有下面这些风险因素:

(1)  缺乏培训

(2)  对方法、工具和技术理解的不够

(3)  应用领域的经验不足

(4)  对新的技术和开发方法应用不熟悉

5.      管理风险

尽管管理问题制约了很多项目的成功,但是不要因为风险管理计划中没有包括所有管理活动而感到惊奇。在大部分项目里,项目经理经常是写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人,他们有先天性的不足——不能检查到自己的错误。因而,使项目的成功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不正视这些棘手的问题,它们就很有可能在项目进行的某个阶段影响项目本身。当我们定义了项目追踪过程并且明晰项目角色和责任,就能处理这些风险因素:

(1)  计划和任务定义不够充分

(2)  对实际项目状态不了解

(3)  项目所有者和决策者分不清

(4)  不切实际的承诺

(5)  不能与员工之间的进行充分地沟通

6.      安全风险

软件产品本身是属于创造性的产品,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保密非常重要。但一直以来,我们在软件这方 面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软件产品的开发主要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专利的保护。软件行业的技术人员流动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失、变更,很能会导致产品和新技术的泄密,致使我们的软件产品被它公司窃取,导致项目失败。而且在软件方面关于知识产权的认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一个行业规范,这也是我们 软件项目潜在的风险。

7.      回避风险的方式

(1)  以开发方诱导能保证需求的完整,使需求与客户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再以书面方便形成《用户需求》这一重要的文档,避免疏漏造成的损失在软件系统的后续阶段被逐步地放大。

(2)  设立监督制度,项目开发中任何较大的决定都必须有客户参与进行的,在该项目中项目监督由项目开发中的质量监督组来实施。

(3)  需求变更需要经过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要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认可,需求变更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提出,而且开发方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

(4)  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过于简单的系统结构,对用户来使用比例会有明显的折扣,甚至造成软件寿命过短。反之,软件结构的过于灵活和通用,必然引起软件实现的难度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上升,这又会在实现和测试阶段带来风险。适当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开发的风险。

(5)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软件维护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5%~70%,系统越大,该费用越高。对系统可维护性的轻视是大型软件系统的最大风险。在软件漫长的运营期内,业务规则肯定会不断发展,科学的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不断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在确保可维护性的前提下逐步扩展系统。

(6)  设定应急计划,每个开发计划都至少应该设定一个应急预案去应对出现突发情况和不可遇知的风险。

回到目录

二、     成本预算

1.      成本预算方式

(1)  自上而下的预算方法

自上而下的预方法主要是依据上层、中层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进行判断,对构成项目整体成本的子项目成本进行估计,并把这些判断估计的结果传递给低一层的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由这一层的管理人员对组成项目的子任务和子项目的成本进行估计,然后继续向下一层传递他们的成本估计,直到传递到最低一层。

使用此预算方式,在上层的管理人员根据他们的经验进行的费用估计分解到下层时,可能会出现下层人员认为上层的估计不足以完成相应任务的情况。这时,下层人员不一定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不一定会和上层管理人员进行理智地讨论,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在实际中,他们往往只能沉默地等待上层管理者自行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这样往往会给项目带来诸多问题。

自上而下更适用于项目启动的前期,与真实费用相差在30% ~ 70%之间。

Scrum使用自上而下的成本预算方式,它不会立即精确地确定成本,而是以最大限度容纳客户对未来产品要求所产生的变更。

(2)  自下而上的预算方法

自下而上方法要求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的时间和预算进行仔细考察。最初,预算是针对资源(团队成员的工作时间、硬件的配置)进行的,项目经理在此之上再加上适当的间接费用(如培训费用、管理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以及项目要达到的利润目标就形成了项目的总预算。自下而上的预算方法要求全面考虑所有涉及到的工作任务,更适用于项目的初期与中期,它能准备地评估项目的成本,与真实费用相差在5% ~ 10%之间。

注解:WBS

WBS是面向提交成果对项目的分解,从提交成果的列表可以确定每个提交成果需要执行的活动。Scrum会对WBS进一步细化,把一个迭代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的工作包,再把工作包分解为细小的开发任务(一般开发任务的开发周期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

2.      确定项目支出

总体成本预算就是结合下列多个成本预算方式综合计算的开发成本:

(1)  零基数预算

在成本预算的初期应该使用零基数的计算原则,而不可以使用类似于:以上一年总体费用加上20% 这样粗略的方式计算项目成本。

(2)  软硬件成本、物品成本

物品成本是指类似于:服务器(RAM 硬盘 CPU NIC卡 RAID簇)成本、维护成本、机房租金、光纤通讯成本、软件成本等的成本。

计算成本时需要考虑组装硬盘需时的长短,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的质素,产品供应商能否提供保证质量,管理时是否需要额外的管理人员这些多方因素。

(3)  软件许可证成本

(4)  外包成本

当使用类似:视频、短信、移动电信类服务、门户网站等子项目时可以考虑以外包形式完成,以降低开发成本。

(5)  人力资源成本

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时应该使用以最高和最低的工作效率估算平均效率的方式,计算出人力资源的平均成本。

(6)  维修保养成本

回到目录

三、     客户沟通的过程

从客户沟通的方向出发来看,软件项目可分为:需求识别、方案定制、项目实施、项目结束等4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沟通重点。

1.  需求识别阶段

(1)  文本沟通

在需求识别的前期,应该通过问卷、原型展示、界面展示、逻辑处理展示、准化文档模板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随时将不明确之处反馈给客户,以期待客户解答。并以文本记录的方式建立需要分析书,并要求客户审核需求分析书,以达到需要分析与客户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的结果。

(2)  业务逻辑沟通

在进行业务沟通时,应该了解客户的行业语言,以促进业务分析的过程,越过应用需求和开发之间的鸿沟。沟通过程提倡以草图或者可视信息化的方式进行, 针对不同层面的企业用户提供最适合的操作界面。以多角度的方式思考问题,要抓住需求重点,尤其是客户方领导所关注的创新类和实用类需求。

(3)  需求变更的规范化管理

需求变更在软件开发类项目中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对需求变更做好规范化的管理,以避免出现需求无止境变更的风险。需求变更必须由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由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者认可。需求变更的提出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开发方应该做好详细的文本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方为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2.  方案定制阶段

该阶段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与客户共同制定一个以前期明确的需求、双方的资源、项目开始的阶段、实施的时间约定、项目费用限制等为基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计划,从本阶段开始争取客户全面参与项目的管理,并以双方的共同利益考虑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与风险规避。

3.  项目实施阶段

在该阶段,软件项目团队应该与客户共同领导项目的实施。同时,项目团队应实时评估客户满意度,并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还应要求客户参加必要的培训,以及在必要时检查项目产品。在出现客户的需求变更前,应主动与客户沟通交流,使客户充分了解项目的每个环节,以及变更带来的影响,减少需求变更。如果出现客户需求变更,应与客户一起共同解决由变更引起的成本、进度、质量变化。

4.  结束阶段

该阶段主要进行项目成果的移交,并把系统交付给维护人员,帮助客户实现商务目标,结清各种款项。完成这些工作后应该进行项目评估,审核此项目的成果并总结项目经验。

5.  售前人员注意事项

在产品型项目作为开发成果时,相关销售人员应该注意:对产品的推销不应该过分承诺。如果过分承诺,会给后续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一旦承诺没有兑现,也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影响今后合作。如果有附加承诺,一定要以文本形式记录,让实施项目经理知晓并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注解:在软件项目中,需要明确以下四种客户角色

A.   要明确最终使用部门和用户,要去了解他们现有的工作方式,要让他们知道项目的目标框架,知道项目要解决他们的哪些困难,但绝对不是全部困难,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项目范围。

B.   要明确需求的提出者,他或者他们要能够代表最终客户群体。提出产品需求的这类客户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权威,能够真正代表最终客户团队的意愿和想法,最好有IT基础,能够用IT语言描述问题和需求,以利于双方的沟通、协作,避免产生歧义。

C.   要明确做需求确认的中层领导,他要把握方向。软件开发项目是解决实际生产或者管理问题,同时 也是领导系统建设的具体实现,做需求确认的客户领导,既要了解高层领导的系统建设要点和方向,又要谙熟具体业务和生产管理实际。如果是这样的客户领导来把 握和决策,对企业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进展作用非凡。

D.   要明确谁来对成品提意见,谁来验收。项目验收环节,是项目的收尾环节,如果验收的人对项目初期的需求目标不了解,会从态度和产品实际使用效果上对验收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提供产品的企业关闭项目非常不利。根据实践总结,由需求提出人和确认人来做项 目的验收工作,能够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避免延期。

回到目录

四、     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过程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2个部分:

(1)  需求开发就是对开发前期的管理,与客房的沟通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和需求验证。

(2)  需求管理:就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控制和维持需求约定的活动。包括:变更控制、版本控制、需求跟踪、需求状态跟踪。

2.      需求的层次

需求的层次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4个方面。

3.     需求开发阶段的重点

(1)  提取业务对象

业务对象是指系统使用的真实对象,例如一个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业务对象主要包括:生产批发商、零售商、送货商、顾客多个层次。

(2)  提取业务流程

在了解业务逻辑的过程中,应该列举出所开发软件模块的各自职能,并细化每个工作流程,深入分析业务逻辑。

(3)  性能需求

在分析的前期应该注意客户对所开发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如存储容量限制、运行时间限制、安全保密性等。

(4)  环境需求

环境需求是指软件平台运行时所处环境的要求,如硬件方面:机型、外部设备、数据通信接口;软件方面: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使用方面:使用部门在制度上,操作人员上的技术水平上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5)  可靠性需求

对所开发软件在投入运行后发生故障的概率,应该按实际的运行环境提出要求。对于重要的软件,或是运行失效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软件,应提出较高的可靠性要求。

(6)  安全保密要求

在需求分析时应当在这方面恰当地做出规定,对所开发的软件给予特殊的设计,使其在运行中,其安全保密方面的性能得到必要的保证。

(7)  用户界面需求

为用户界面细致地规定到达的要求。

(8)  资源使用需求

开发的软件在运行时和开发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9)  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在软件项目立项后,根据合同规定,对软件开发的进度和各步骤的费用提出要求,作为开发管理的依据。

(10) 开发目标需求

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对系统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4.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其流程如下:

(1)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需求(功能、性能、运行、扩充需求)

(2)  制作产品需求文档 (PRD)

(3)  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概念模型、数据字典、规范化)

(4)  导出目标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主要功能描述)

(5)  开发原形系统

(6)  从PRD提取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注解:SRS格式

1.引言  2系统概述(项目背景、系统目标、核心业务流程) 3.术语说明  4.系统结构(架构图、功能图)

5.主体功能与业务逻辑(重点) 6.接口需求(内部、外部接口、) 7.网络总体设计(拓扑网络、主机、组网) 

8.运行环境(Linux、Windows、IIS、 WebLogic、Tomcat、OLAP、OLTP、JDK 8.0 、.NET Framework 4.0等)

 

回到目录

五、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略)

1.      设计原则

(1)  SRP单一职责链

每个类都应该只负责做一件事。

(2)  OCP开封闭合原则

软件的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3)  LSP替换原则

子类必须能替换他们的基类型。

(4)  DIP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接口与抽象类。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对象。

(5)  ISP接口隔离原则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并未使用的接口,而应该把胖接口分离。

2.      实现UML建模

(1)  业务对象的提取

(2)  根据SRS、CRC等实现用况建模

(3)  实现业务顺序图

(4)  建立类图,根据用况图建立对象之间的关联

(5)  绘制活动图、实现协作图、状态图

 

回到目录

六、     开发管理

1.      建立项目计划

(1)  设计总体架构

针对系统的实施需要,采取适当的且成熟的框架结构。

(2)  控制可扩展度

扩展度过大,将提高系统的复杂程度,延长开发时间;扩展度过低,会直接影响系统的二次开发与维护。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能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

(3)  建立基础设施

合理分配部署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所需要的时间与成本(例如:服务器的订购安装、光纤接入、软件平台订购)。

(4)  划分开发任务

利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对可交付结果进行分类与划分。每个项目都能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多个工作包(Work Package),工作包是WBS里最小的可交付结果,最后从工作包中分解出多个开发任务列表。

(5)  部署开发进度

一个项目应该按进度划分为多个开发阶段,每个阶段的开发周期一般在30~60个工作日以内。在此阶段内应该与客户举行协商会议,制定产品路线图,在开发过程中邀请客户积极参与并提出反馈意见。然后把该时段内的开发任务按照开发难度,依赖性,重要性等多方条件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

在Scrum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中,应该把每个迭代任务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开发任务列表,再开发任务分配给组员各自负责,而开发时间应该控制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如果开发时间超出15个工作小时,应该考虑把开发任务再度细化。开发任务建议应该由组员自主选择,而不要使用强制分配的方式。

(5)  测试项目成果

每个工作包都应该同步部署测试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对出错BUG的工作包应该由测试人员以文本方式记录,向开发人员展示错误所在,让开发人员及时进行修改。

2.      管理开发团队

(1)  组建团队

按照工作任务与项目时间的前提条件建立团队,按团队职责分配人员,一般团队人数应该控制在8~12人之间。当团队人数超过15人时,应该考虑把团队分解成2个独立团队,负责不同的开发任务。

(2)  分配开发任务

在每个迭代周期内(一般是15~30个工作日),应该把每个工作包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开发任务,再开发任务分配给组员各自负责,开发时间应该控制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如果开发任务的开发时间超出15个工作小时,应该考虑把任务再度细化。而开发任务应该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分配给每个组员。

(3)  监督开发进度

在迭代的前期举行一次会议,让组员了解开发的进展及流程,并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分配开发任务。期间可使用Microsoft Project等工具记录开发流程的进展,在每个工作包完成开发后应该进行性功能的测试,并以文本方式记录测试结果。

每天举行一次15分钟的站立会议,让组员交待昨天已完成的开发任务,当天将要做的任务,与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每周末举行一次例行会议,交待总体进程。

在迭代末期举行一次冲刺会议,总结项目的进展,交行已完成的任务,回顾该迭代周期内所遇到的问题,为下一个迭代做好准备。

(4)  系统测试

对每个已完成的工作包进行适时的测试,保证系统质量与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文本的记录,并把测试结果与绩效工资收入挂钩,并以真实数据计算组员的绩效收入。

(5)  解决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开发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可适当按工作能力分配任务,指导组员的开发。当遇到问题时应该在当天的站立会议时即时提出,并在15个工作小时内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3.      监管产品质量

(1)  质量需要的是计划、设计而并非审查的。在产品建立的初级,必须与“质量保证”(QA)的部门进行协商,以正式文档的方式,决定恰当的质量策略和标准。

(2)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TDD(测试驱动开发)的模式,提高开发质量。测试人员应该以文本方式记录bug,并与开发人员共同工作的,把突出的缺陷演示给开发人员,以提高修改的效率。

(3)  在每个迭代的结束时进行一次产品效果的演示,从客户、使用者、高层领导中收集反馈信息。在团队内部举行评审会议,分析测试结果,了解产品性能,为下次迭代所需要做的改进做好计划。

4.      修改项目计划

(1)  在产品需要识别阶段,应该以文档形式记录产品功能与开发流程,在开发计划需要修改时,应该与客户共同探讨,让客户了解计划修改对项目进度所造成的影响。

(2)  项目计划的修改应该由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由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者认可。需求变更的提出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

(3)  计划的变更应该做好详细的文本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方为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回到目录

七、     产品交付

1.      项目的后期审核

在项目开发最终完成后,对开发人员来说可算是放下工作的重担,但对项目经理来说这往往是项目的关键时刻。前期的风险评估、成本预算、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都是为了引导项目走向这一时刻,此时所有的目光都将投向项目管理人员。你可能发现大量而琐碎的工作将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此刻项目经理更需要保持清醒与镇定,把最后的工作视为微型项目来对待。细致地对项目进行后期的审核,分析项目成果、项目团队的效率、可交付产品的价值,以此审核结果可作为项目管理经验总结的一部分。

2.      质量评审

在项目交付前,应该把项目交给相关的“质量保证”(QA)部门进行质量评审,并邀请典型用户感受产品的质量。

3.      项目的最终交付

正常情况下在项目的前期就会订立项目交付的协议,项目交付方式分为非正式验收与正式验收两种。一般在项目完成后都会先进行非正式验收,让客户体会项目的质量并提出反馈意见,最后在客户肯定产品质量后再以书面协议的形式进行正式的产品验收。

4.      项目的最终报告

在项目的最后,应该制定项目的最终报告,此报告可以视为是对该项目一个记录,但报告不必包含项目的所有方面。一般最终报告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1)  最初引进项目时的初期项目视图

(2)  对该项目的价值评估及支持性信息

(3)  项目的范围

(4)  项目的开发流程及WBS

(5)  项目的会议记录

(6)  项目变更的报告及变更的理由

(7)  与项目相关的沟通过程文件

(8)  项目的审核报告与客户验收报告

(9)  项目成员的表现报告

(10) 项目的最终成果


做软件项目就是把用户的要求转化成需求,然后需求转化成设计,然后设计转化成代码。总的来说,就是把大的项目划分成小的项目,大的模块划分成小的模块。任何项目都是这样做的需求和设计,尤其是大的项目,总是要划分成小的模块,这样能让项目的不同参与者负责各自的模块,然后再集成起来进行测试。

软件项目的整个流程:

一、项目立项

项目的开始需要进行立项。项目经理要跟项目客户谈整个项目的内容及需求。在这个阶段,项目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保证项目的价值是可取的、可行的。一般来说,每个项目都有它的可行性和价值,但是对于企业项目来说,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是可取的,都是为了某个业务领域而做的业务系统。对于互联网项目来说,比如电商项目,这个就得做市场调查,以确定该项目在当前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二、项目启动会

在项目立项之后,就得召开项目启动会了。项目启动会,主要是确定项目的项目招标方和项目投标方。项目招标方确定项目的客户方的负责人和用户;项目投标方确定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技术经理、项目开发人员等项目组成员。项目启动会也是项目的一个里程碑,说明项目要开始了,确定了双方的负责人和责任人。

三、项目需求调研

项目启动会开过之后,项目经理就要开始和项目客户方进行沟通,对项目的需求进行调研了。项目经理需要让自己对项目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进行需求调研的时候与客户谈起来就能更快地理解需求。同时,项目组内部也要举行项目领域知识的培训,让项目成员了解要做什么。并且项目经理需要将总结下来的需求与客户进行确认,以保证项目需求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四、项目的设计

在掌握了一定的项目领域知识,且项目经理已经将项目需求总体的确定下来之后,项目就进入了设计阶段。这时候,项目组需要对项目进行架构选型、设计,开发工具,开发语言,开发平台以及项目的运行平台进行选择确定。在该阶段,需要对项目的各个设计进行审查,以确定由需求到设计的正确性。

五、项目的开发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部分或总体结束之后,就进入到了项目的代码开发阶段。在该阶段,技术经理负责对项目的整体代码进行把控,软件工程师对项目设计转化为代码进行开发。项目经理在该阶段需要不断的调整项目计划,以让项目整体能够跟上进度,同时要让开发出来的系统让客户方进行试用,以不断调整项目开发上的问题,同时要防止需求的大变更。

六、项目的测试

在项目系统开发出部分或总体功能之后,项目的测试人员就需要介入对项目系统进行测试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等等。以保证系统对需求的和设计上的开发的正确性。

七、项目试运行

在项目系统进行了总体测试通过之后,项目经理要联系项目客户方进行系统的试运行了。保证系统的功能的正确性。同时也是需求变更比较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经理要把控好和计划好时间,尽量避免需求大的变更出现。

八、项目验收

项目在进行试运行结束后,就到了项目验收阶段了。项目验收阶段就是项目收尾阶段,包括项目收尾和合同收尾。在该阶段,项目经理该联系项目客户方对项目系统进行评估、审查,保证项目的正确性。

最后无论什么项目都需要做好进度管理,IT行业更是如此,项目经理使用进度猫编制项目甘特图,对项目进行分解,再将任务分配给团队成员,每个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项目经理对每个任务进度进行把控,哪块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处理。